
首頁 / 臺灣海草的種類與分布 / 臺灣重要的海草床棲地-澎湖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臺灣重要的海草床棲地-澎湖
發文日:114/09/13
澎湖群島位處臺灣海峽,東接臺灣本島西臨中國大陸,全區屬副熱帶,由90個島嶼所組成,陸域面積近128 km2,退潮後面積增加近36 km2,使面積增加至164 km2;加上島嶼多灣澳,海岸線長達近449km。夏季受南海表層流與西南氣流影響,由南向北帶來暖和的海水;冬季則受中國沿岸流與東北季風的影響,由北向南帶來冷水團,同時暖水團的黑潮支流則從巴士海峽由南向北進入澎湖水道,並於澎湖周邊海域形成鋒面,經由這些冷暖洋流之帶動下,引領來自不同緯度之海洋生物匯集,包括海草在內。
澎湖海岸線多灣澳與寬廣的潮間帶淺坪棲地,具有海流平緩與光照充足海草適合生長之特性,造就了澎湖海草的多樣性,目前已記錄的海草種類計有貝克氏鹽草、毛葉鹽草、小喜鹽草、卵葉鹽草、單脈二藥草、線葉二藥草及甘草共7種。海草分布於潮間帶與亞潮帶,已記錄海草的面積至少250公頃。潮間帶較具規模的海草床,主要分布於鎮海灣(113公頃)、南寮前海(40公頃)及城前(37公頃)。亞潮帶則以通梁為主,海草床分布範圍近60公頃,可復育海草的區域為30公頃。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水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水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