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資訊 / 有機水稻的現在進行式 / 水稻在夏天高溫易產生白堊質米,臺中農改場有解方撇步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水稻在夏天高溫易產生白堊質米,臺中農改場有解方撇步
發文日:114/09/24

水稻在夏天高溫易產生白堊質米,臺中農改場有解方撇步

在全球暖化的衝擊下,夏季熾熱的氣溫容易使水稻產生不透明的白堊質米,不僅提高碾米過程碎米的風險,增加分級與包裝成本,也影響米的外觀,進而影響消費者選購意願,因此如何減少白堊質米的比例,是生產者與消費者共同關注的焦點。為降低高溫對水稻的影響,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耐高溫解方,透過調整水稻生育階段之肥料用量,不僅可減少白堊質,更可節省施肥成本,具有雙重好處。

臺中農改場表示,「白堊質」是白米中不透明的澱粉結構,由於白米澱粉粒之間帶有空氣,當光線穿透時折射,使米粒呈現不透明、乳白色的外觀,當水稻生育期間,特別是每年1期作5~6月穀粒灌漿期時,若遇到30℃以上的高溫時,特別容易產生,增加碾米分級成本。為改善高溫造成白堊質米問題,該場於中部地區以1期作台稉9號進行試驗,透過減少水稻營養生長期所需氮肥用量每公頃40公斤,約目前較常用的台肥5號肥料250公斤,並在抽穗開花後的7日內,每公頃追施20公斤的氮肥,即可減少白堊質米3成,亦能增加稻穀的容積重(俗稱打斗重)及完整米率,提升稻米外觀及​碾米品質。

臺中農改場進一步說明,以該場育成之知名良質米品種「台稉9號」為例,透過調整生育階段肥料用量,農友每公頃施肥成本可節省約3070元;碾米廠碾米率及選別後成品率增加後,每公斤生產利潤粗估可增加2~3元,也讓消費者買到更高品質的白米,實現生產者、加工者與消費者的三贏局面。為擴散技術應用,去(113)年該場更以此肥培技術及調製技術,輔導南投縣草屯鎮李姓農友生產高品質台稉9號米,並於農糧署舉辦全國稻米達人品質競賽之稻穀規格、糙米外觀及米飯品評三道關卡中表現亮眼,最終獲得冠軍殊榮。

臺中農改場最後表示,依國家標準(CNS),包裝米中白堊質米粒的比例越高,其外觀品質分級越低,雖不影響食味口感,但仍增加碾米成本,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因應近年越來越熱的氣溫,該場將持續輔導農友穩定品質的韌性栽培技術,以期達到農民種的放心、業者碾米成本降低、消費者買得開心的目標。

聯絡人: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農業推廣科 吳建銘科長

電  話:04-8523101#400

e-mail:cmwu@tcdares.gov.tw

 

撰稿人: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作物改良科 李誠紘助理研究員

電  話:(04)8523101轉220

e-mail:ch220@tcdares.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