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研究文獻 / 澎湖海域產短脊槍蝦之生物學研究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澎湖海域產短脊槍蝦之生物學研究
發文日:114/10/21

一、短脊槍蝦(Alpheus brevicristatus)在澎湖海域棲息於潮間帶的海草草澤區或砂泥底裡,主要被用做於釣餌,而體型較大者可供食用。
二、調查結果顯示,澎湖群島已知有16處有短脊槍蝦之分布,其中以岐頭灣的族群密度最高達5尾/m2,並發現和短脊槍蝦共棲的蝦虎魚有4種,其中以普氏蝦虎魚Acentrogobius pflaumill 分布最廣,數量也最多。
三、雌、雄個體外部形態形質測定結果:
1、 體長(B.L.)與頭胸甲長(C.L.)之直線迴歸關係式分別為:雌:B.L.=-0.4583 + 3.0525 × C.L.,(r2=0.9357、N=487)與雄:B.L.=1.404 + 2.7823 × C.L.,(r2=0.8726、N=254)。
2、 體重(B.W.)與體長(B.L.)呈曲線迴歸係式分別為:雌: Y = 0.0009 X 2.9307,(r2=0.9782、N=99)與雄: Y = 0.0005 X 3.2219,(r2=0.9520、N=67);且大於40mm體長的個體均為雌性。
四、本研究發現澎湖產短脊槍蝦應屬多年生多回數繁殖,抱卵週期為2-12月,且以5月為最高峰。但年均溫溫差小、溫度變化曲線平緩,其抱卵週期會愈長、抱卵率也愈高,同時在同一年裡的抱卵週期也會隨著月均溫的升高而延長。
五、在鹽度3.2-3.4﹪及水溫24-27.5℃之實驗室內人工孵化飼育的條件下,雌蝦自抱卵到孵出幼苗需約10天;孵化後30天經9期蚤狀幼體階段,仍未變態至後期蝦苗階段。其幼期變態過程係屬普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