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保護資訊 / 作物整合管理 / 柿害物管理-灰黴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柿害物管理-灰黴病
發文日:104/12/24

柿害物管理--灰黴病

灰黴病(Gray mold)病徵及發生生態:

  本病主要為害嫩葉,嫩梢、花瓣及幼果亦可被感染。低溫多雨環境下易發生。剛萌發之嫩梢被感染時,被害部呈褐色,最後整個嫩芽萎凋、乾枯。嫩葉被感染時多由葉緣侵入,初期產生淡綠色水浸狀病斑,葉片周緣因而呈波浪狀,逐漸擴大成2~3公分寬淡褐色輪狀斑紋,以後轉呈黑褐色,具輪紋斑,故又稱褐紋病。罹病葉片最後造成葉緣焦枯,新梢伸長因而受到影響,溼度高時,葉片上產生灰色黴狀物,為病原菌之分生孢子堆,在初春嫩葉上發病嚴重時,會引起大量落葉而影響樹勢。

  開花期若遇連續陰雨或果園潮濕,花蕚、花瓣亦會被害、萎凋,同時產生大量之分生孢子,落花後,亦可在果實表面產生小黑點病徵。若罹病花瓣殘存在幼果上,病原菌容易由殘存的花瓣上蔓延至幼果,若幼果期遇連續低溫潮濕之天氣超過2星期,則會造成大量落果。罹病組織上之分生孢子為主要感染源,可藉風雨及人為操作傳播,病原菌亦可存活於罹病組織中,成為第二年之初次感染源。


病原菌:

  本病病原菌為不完全菌之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在寄主組織上不行成特殊的產孢組織,分生孢子柄直接由菌絲特化而成。分生孢子柄著生於特化菌絲頂端,直立,近頂端處膨大成球形、棍棒狀或橢圓形,分生孢子著生於分生孢子柄頂端小分枝,呈叢生狀。病原菌分生孢子發芽產生發芽管,由角質侵入寄主組織,但低溫時由氣孔侵入,若寄主組織產生傷口時,則病原菌以菌絲狀態直接由傷口侵入寄主組織。傳播方式可藉由空氣、水滴、昆蟲和其他病菌,散佈至組織造成感染。溫度與濕度為本病發病重要條件,主要發生於冬春季低溫多濕季節,溫度高於24℃時,菌絲生長狀況差,故發並逐漸減少。


管理策略:

1、注重園區衛生,隨時清除罹病組織,以減少園區感染源。

2、適度修剪枝葉避免生長過度茂密,枝葉互相摩擦造成傷口,而病菌侵入。

3、保持通風,避免濕度過高使得病勢擴展加速。

4、合理化施肥可使植物生長正常,樹勢強健而增加植物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