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植物保護資訊 / 作物整合管理 / 柿害物管理-藻斑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柿害物管理-藻斑病
發文日:105/10/10
病徵及發生生態:
本病主要危害成熟葉片,病斑多呈圓形,主要發生葉上表皮,初期葉片上表面出現淡茶褐色藻絲,漸漸突出葉片表面;後期病斑表面長出小柄物,係細孢子囊梗,上著生數個孢子囊,銹色至深紅褐色,內含多個銹色游走孢子。一般主要發生在雨季,氣候轉涼及乾燥,藻斑病發生降低。果園位於山窪通風不良區、密植、或濕度較高,園區可能全年發生。
病原菌:
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少數綠藻門之藻類能濟生於高等植物,造成藻斑病,病原菌為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ze。最初感染來源為游走孢子,遇水可自游走孢子囊中釋放,藉鞭毛於葉表水膜中運動自表皮侵入,上表皮產生大量的藻絲,藻絲發育形成孢子囊梗及游走孢子囊梗及游走孢子囊,內有游走孢子。主要發生在雨季,入秋10月後因氣候轉涼及乾燥,發生降低或完全消失。
管理策略:
1、注重園區衛生,隨時清除罹病組織,以減少園區感染源。
2、適度修剪枝葉避免生長過度茂密,保持園區光照及通風良好。
3、合理化施肥可使植物生長正常,樹勢強健而增加植物抵抗力。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農業藥物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農業藥物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