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鮪魚的種類 / 鮪魚的種類 / 長鰭鮪 (Thunnus alalunga)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長鰭鮪 (Thunnus alalunga)
發文日:112/08/07

長鰭鮪 (Thunnus alalunga)    (特徵:胸鰭長2-3小離鰭、尾鰭具白緣)

中文俗文:Pon-bo、串仔、長鰭串、白肉串、長鬚甕串

英文名:Albacore

棲地分布:廣泛分布於全世界各熱帶及溫帶海域,並延伸至冷水域,尚包括地中海,但不分布於範圍在北緯10度至南緯10度間之表水層;在西太平洋更可延伸至範圍涵蓋北緯40度-南緯40度間水域。臺灣各地均產,尤以東部及南部產量最多。大洋中上層洄游性魚類。主要活躍於躍溫層下方之水域,棲息深度可達600公尺。常出現水域之水溫約在17℃-21℃之間,被發現於最低水深可達9.5℃,常因水團溫度之改變而有垂直分布現象。

漁具漁法:一般漁法為延繩釣、圍網、刺網等。漁期:全年。最大體長:140cmFL

 

       以前資料參考:長鰭鮪是我國鮪延繩釣漁業最主要的漁獲對象,漁獲物中有80%以上是此一魚種。長鰭鮪是所有鮪類中體形較小的的魚種之一,最大約30公斤左右,體長只有135公分。一歲魚約可成長至30公分左右,二歲魚約50公分,三歲魚約60公分左右,其後每年約可成長10公分,六歲約可成長至90公分左右。本魚種主要棲息於溫帶及亞熱帶海域,在北太平洋海域,主要分布於北緯10~40度之間海域,產卵場在北緯25度以南海域,產卵期在3~9月之間,而以6~7月為產卵盛期,孵化後之幼魚隨著海流向西、向北流動至北緯35~45度間較高緯度之海域,在春夏間形成日本及美國表層漁業(以鰹竿釣及曳繩釣漁業為主)的主要漁場,成熟魚群則南下洄游產卵。

       南太平洋海域的長鰭鮪主要分布在南緯5~40度之間,尤其以西經150度以西海域為主,是我國重要的鮪延繩釣作業漁場之一。幼齡魚多分布在南緯8~25度之間,西經150度以西之海域。和北太平洋之長鰭鮪一樣,成熟魚亦呈東西向,橫貫南太平洋之帶狀分布。就漁獲內容來看,南緯30度以北之漁獲物多在90公分以上之大型魚,南緯30度以南之海域則以70~80公分之魚體較多。產卵盛期在11~12月之間,產卵群之體長組成比,平均約比北太平洋產卵群小10公分左右,此似意味著南太平洋之長鰭鮪的成長速度和北太平洋之長鰭鮪的成長速度不同。

       印度洋海域之長鰭鮪主要分布在緯10度以南,南緯30以北,且以大型之成熟魚較多,南緯30度以南多屬於小型之未成熟幼年齡魚。就魚群的密集程度來看,以非洲南端和大西洋連接處最高。主要產卵場則在馬達加斯加島至巽他列島之間,即南緯14~26度之間,產卵期在9月至翌年2月之間。大西洋之長鰭鮪在北緯45度~南緯40度之間均有分布,在南北半球,北緯15~40度及南緯5~40度之間均是良好的鮪釣漁場,也是我國遠洋鮪釣漁業的重要作業海域。就北大西洋而言,4~9月漁場自北大西洋西半部逐漸向大洋中心部移動,10月至次年3月,漁場再逐漸由大洋中心部向西半部移動。不論北大西洋或南大西洋,均顯示在高緯度區多為未成熟之幼齡魚,在低緯度區多為已成熟之大型魚。產卵場在10~30℃之間、表面水溫約24℃以上之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