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雞之管理 / 雞之選育 / 土雞放牧飼養可改善生長及降低雞肉脂肪含量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土雞放牧飼養可改善生長及降低雞肉脂肪含量
發文日:99/08/03
作者:畜產試驗所花蓮種畜繁殖場 林正鏞
依據最近幾年的台灣農業年報資料顯示,有色肉雞的生產,無論以年屠宰隻數或年屠宰重量表示,均超過50%,遠比白肉雞多,顯見有色肉雞為台灣家庭消費之主要雞肉。
在台灣土雞需飼養至具性成熟特徵時才能出售,而土雞活潑好動,極為好鬥,尤其在接近性成熟時之公雞,常有攻擊與駕乘等行為出現。這些行為常造成羽毛、雞冠及皮膚等之損傷,且會降低雞群之飼料採食及增加飼料浪費,而降低了商品價值及使生長性能與雞群整齊性變差。因此,如何從飼養管理來改善土雞上述特點所帶來之負面影響,便成為重要的課題。而研究亦證實土雞採用公、母分飼或於欄內提供棲架及採用戶外放牧等之飼養方式,可減少羽毛損傷、改善增重、飼料轉換率及雞群整齊性等。
而最近廣受消費者歡迎之放山雞,依據本所的研究顯示,土雞採用放牧飼養不但可加速公雞的生長速度與改善雞群的羽毛狀況,且確實可降低腹脂比例與雞肉內之脂肪含量並提高雞肉之蛋白質含量,且可輕微改善飼料轉換效率(如表1)。而想要採用戶外放牧之方式飼養土雞者,應於戶外設置面積夠大且具防雨功能之遮蔭棚,且應於遮蔭棚內設置飼料槽、水槽與棲架等供雞隻採食與休息之用,且最好能於遮蔭棚加設照明設備以供雞隻晚上採食或工作人員觀察之用,放牧前雞隻應完成所有疫苗注射,雞隻之年齡最好在六週齡以上,且最好採用輪牧方式及飼養於不會對水源造成污染之地點。
而消費者要如何分辨採用放牧飼養與圈飼飼養之雞隻呢?最簡便有效之方法為觀察雞爪,採用戶外放牧飼養者其雞爪會因磨擦而變短且末端呈鈍圓狀,不似圈飼之雞爪較長且末端呈尖銳而彎曲,此外羽毛較亮麗,腳及翅膀較有力量,抓起來較結實有重量感。但最終應以品牌認證,透過標籤標示來區分較能被消費者所接受。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畜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畜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