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雞之管理 / 資源利用 / 雞糞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雞糞
發文日:99/04/26
雞糞

謝昭賢 著

雞糞主要指蛋雞在飼養過程中所排出之糞便且未添加墊料。

表 2 列出雞糞之成分。比較表 1 及表 2 可得知雞糞較雞糞墊料含有較少之 C 及 Fe,但含有較多之 N、P、Cl、Ca、Na、Cu 及 Zn,且雞糞沒有墊料混合故含有較多的水分。雞糞的性質與雞糞墊料一樣受到管理及生理變數之影響而有所差異。

雞糞生產的速率受到雞隻重量 (weight of the bird) 及雞隻經營形態 (type of poultry operation) 之影響。Miner and Smith (1975) 估算每 1000 kg 肉雞每天可生產 17.1 kg 之乾糞量,此結果與 Overcash et al. (1983) 之報告 17.4 kg 非常接近。Midwest Plan Service (1980) 推荐之設計值為平均重量 0.9 kg 之肉雞每天所產生之雞糞定為 16 g 之乾糞量。Simmons et al. (1987) 了解實際上估算快速生長肉雞之糞便量,他發展出下列方程式以估算同窩同批次之體重關係:

W=49.89+7.89D+0.81D2 -------- (1)

式中 W 為每一隻雞之體重 (g),D 為同一窩期間之日數。而每日糞便生產之方程式為:

M=8.76+0.24D+0.14D2 ---------- (2)

式中 M 為每日每隻雞所產生之糞便 (g/bird),D 之定義如前式。經過迴歸分析,其式 1 及式 2 之相關係數各為 0.99 及 0.96。


對於蛋雞生產方面,Miner and Smith (1975) 估算每 1000 kg 之蛋雞每天生產 13.4 kg 之乾糞量。而 Overcash et al. (1983) 估算為每 1000 kg 之肉雞每天生產 17.4 kg 之乾糞量。而 Midwest Plan Service (1980) 之推荐設量為 1.8 kg 之蛋雞每天生產 24 g 之乾糞量。

雞糞之總體密度經估算為 1.0 g/cm3 (Midwest Plan Service, 1980; Overcash et al., 1983)。 Khaleel et al. (1979a) 報告蛋雞糞顆粒密度為 1.44 g/cm3,有效顆粒徑為 0.035 mm;而 Sobel (1966) 指出蛋雞糞顆粒密度為 1.8 g/cm3,有效顆粒徑為 0.075 mm。

施用在土壤方面,傳統上雞糞及雞糞墊料之最後去處為施用於土壤。前述之雞糞性質也許不足以評估潛在環境之影響。 Overcash et al. (1983) 指出有許多普通可行的貯存方法及處理雞糞的方法 (例如淺坑用水沖洗,深坑用鏟挖起),這些有很多的管理變數 (沖洗雞舍之水質及水量,雞糞累積時間,在貯存坑之地點等等) 並與雞糞管理系統之相關。每一種因素均能影響施肥之糞肥品質,如家禽廢棄物管理系統的特性引起雞糞的差異性,此暗示廢棄物品質有顯著地不確定性。

Reddy et al. (1979a) 及 Chescheir et al. (1985) 強調現場田間採樣之需要性以及後續廢棄物分析至正確的品質。Overcash et al. (1975) 及 Chescheir et al. (1985) 分別利用 NH3 電極棒 (ammonia electrode) 及 N 測定計來分析家禽糞便之品質,將所得到的結果與標準蒸氣餾法所得到的結果比較其相關性。利用 NH3 電極棒及 N 測定計所得到的 NH3 含量較利用蒸餾法為高。這可能是在利用 NH3 電極棒及 N 測定計在測定時容易氧化有機 N。因此這些相當快速的方法可以用來補充實驗室方法。

數位研究人員已經調查以乾燥方式來改進家禽糞肥之處理性質。雖然這種改進可保存雞糞之物理性質,但有關乾燥雞糞之可行性其資料並不完全。Flegal (1988) 稱除了在乾燥及半乾燥地區於室外乾燥是可行外,其他地區由於費用及機械設備之關係,乾燥雞糞為有限的。類似乾燥法的研究亦有報告出來,如離心法、真空過濾法、電極滲透壓法以及焚燒烘乾法,這些方法雖可成功地將雞糞乾燥起來,但由於經濟因素之其可行性並未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