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鵝同精研社 / 鵝品種 / 華鵝保種繁殖性能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華鵝保種繁殖性能
發文日:105/05/05
文、圖/畜產試驗所彰化種畜繁殖場 蕭智彰
養鵝歷史可追溯到西元17世紀(至今已逾300年),當時豢養以華鵝(民間稱土鵝)為主,也是臺灣民國60年以前飼養的主要鵝種。華鵝依其毛色可分為白色與褐色華鵝。然近年因高飼養效率之白羅曼鵝陸續自國外引進,導致華鵝的飼養量日益減少,民間越來越不容易看到純種華鵝飼養。
有鑑於此,為保存珍貴畜產資源與維持生物多樣性,畜產試驗所彰化種畜繁殖場自民國77年起,蒐集具品種特徵的華鵝並納入保種族群,終於育成「北斗白鵝畜試貳號」及「北斗褐鵝畜試壹號」。
各年度華鵝之繁殖季大致相似,每年均自10月開產,至隔年4月停產。由2007-2014年統計資料顯示,白色華鵝每一產季平均產蛋數為30.5枚,褐華鵝則為28.1枚。然不同年度華鵝品種間的產蛋數(枚)無一致性,推測其原因可能與繁殖期間飼養環境改變有關,且研究指出,溫度、光照、高度、風速、空氣及飼養密度等環境因素均能影響家禽產肉與產蛋的能力,飼養密度過高,亦造成家禽產蛋數減少。
本網站為農業部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畜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農業部 版權所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畜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