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鼻蟲
學名: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發生生態
卵期約3日,幼蟲孵化後,啃入樹梢或根部或幹,幼蟲期約2-4個月,一株內可有數十頭之多。成熟幼蟲亦在椰子受害組織內以椰子纖維作繭化蛹。蛹期約13~15日。
形態
卵: |
長約2.5公厘,長橢圓形,一端較他端為尖。 |
幼蟲: |
乳黃色,有頭無腳,長度約42公厘,頭部及胸部硬皮板為黃褐色,腹部末端有匙狀突起。 |
蛹: |
為裸蛹,裹在椰子纖維所集成之長橢圓形繭中。 |
成蟲: |
暗褐色,不含口吻長約35公厘,胸部有暗色斑紋,色彩變化很多,頭部很小,口吻長而粗,長度差不多與胸長等長。雄蟲口吻較粗短,上方並著生金黃毛叢。 |
為害狀
本蟲對完整無傷口的椰子樹無法產卵為害,成蟲常產卵於受其他害蟲傷害或機械傷害之傷口內,孵化幼蟲則在內部組織內穿孔為害,使其附近終成半腐狀態。成熟幼蟲亦在其內作繭化蛹,植株近根部到樹冠都有為害可能。但一般常為害莖幹基部,嚴重者,整株折斷倒伏。
防治方法
一、 |
儘量避免讓椰子樹產生傷口,若有傷口可用殺蟲劑噴佈傷口附近或用瀝青塗佈防止產卵。 |
二、 |
刺殺成蟲及幼蟲。 |
三、 |
將殺蟲劑灌注或撒在被蛀孔洞內,並用塑膠布包紮。 |
四、 |
樹幹基部塗石灰並培土。 |
|
(陳仁昭,1997,南部地區山地作物病蟲害圖鑑第貳輯第17頁))
|
幼蟲
(國立屏東農專植物保護科,1986,熱帶作物病蟲害圖鑑第65頁) |
|
成蟲
(國立屏東農專植物保護科,1986,熱帶作物病蟲害圖鑑第65頁) |
危害狀
(陳仁昭,1997,南部地區山地作物病蟲害圖鑑第貳輯17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