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黃毒蛾(Small
tussock moth)
學名:Porthesia
taiwana (Shiraki)
生態習性:
本蟲為多食性,一年發生8~9代,各蟲期週年可見,以幼蟲期越冬,一般於3~4月大量發生。成蟲晝間潛伏在蔭蔽處所,夜間開始活動,舉行交尾及產卵等行為,卵產於葉裡邊緣處。初孵化幼蟲群居葉裡,取食表皮及葉肉部份,為害嚴重者僅留表皮,三齡以後各自離散,另尋新部位為害,食花穗或幼果,為害情形更加嚴重。幼蟲俗稱刺毛蟲,身上之鱗毛及刺毛觸及人之皮膚,會感到疼痛而引起局部腫脹。每年可發生8~9世代,各發育期之個體年中可見,卵期夏季為3~6日,冬季為10~19日,春秋季為6~15日,幼蟲期夏季為8~10日,其餘季節15~19日,完成一世代夏季為24~34日,其他季節為65~83日,成蟲晝伏夜出,卵產於植株之葉背或葉面。
形態:
成蟲頭、觸角、胸部、前翅皆黃色,後翅黃白色,複眼黃而黑。腹部末端有橙黃色之毛塊,體長9
~12公厘,雌大雄小。卵球形、黃色,直徑約0.8
公厘,呈卵塊狀,上覆雌蟲之尾毛。幼蟲頭部褐色,體橙黃,各節有多數之刺毛塊,生於兩側者帶赤色,生於背者呈黑色,背部中央有赤色之縱線,體長約25公厘。蛹短大圓錐形,色淡黃有光彩。
危害狀:
終年可見,6~7月發生最多。危害植株幼嫩部位、葉、嫩枝、花穗,偶而啃食果皮。新梢之葉或嫩枝被啃而無法生長,開花期啃食花芽或花穗,影響授粉或花穗被啃斷而無法生長。
防治方法:
一、 |
甫孵化之幼蟲有群棲性,發現時可摘除。 |
二、 |
可參照螟蛾防治藥劑防治。 |
|
(檬果蟲害(八萬農業建設大軍教材)第16頁) |
台灣黃毒蛾的幼蟲
(柯勇、黃振文、葉金彰、童伯開、劉添丁、鄭明發,1995,落葉果樹病蟲害圖鑑第61頁) |
|
台灣黃毒蛾的成蟲
(柯勇、黃振文、葉金彰、童伯開、劉添丁、鄭明發,1995,落葉果樹病蟲害圖鑑第61頁) |
電子書:毒蛾類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0 檬果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