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粉蝨(Spiraling
whitefly)
學名: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
生態習性
本蟲寄生在葉背,偶爾在葉片表面可發現到,但為數很少。在臺灣南部整年均可見發生,1~3月受低溫影響繁殖較為緩慢,危害也較為緩和,4~5月溫度略升,其族群密度略增,6~9月因逢梅雨、雨期及高溫,密度因而大幅下降,殘存於作物基部之葉片或樹蔭底下之植物上,10月後雨量漸減,氣候轉為乾旱,其密度因而增加,11月達高峰,12月後受低溫影響其密度略減。
形態
若蟲淡黃色分泌白色粉狀物,並隱藏在白色分泌物,用肉眼觀察只能看到一堆一堆直徑約0.5~2公分的白色粉狀物。成蟲有翅,會飛翔,全身及翅都是白色,約0.15公分。
危害狀
成蟲產卵呈螺旋式排列,並分泌白色臘物覆蓋其上藉以保護,卵孵化後若蟲於葉背棲息吸食,並分泌蜜露誘發煤病,2齡若蟲以後,由體背分泌白色粉狀及絲狀物,部份粉狀物或假蛹殼散落於葉片沾於蜜露形成銀黑色之煤病,故有銀色樹變之稱,對植物之光合作用,觀賞品質影響甚大。另其白色粉臘物及蛹殼到處飛揚,對環境亦構成污染。成蟲蛻化後,棲息於葉背吸食,交尾後,於晨間活動,尋找新鮮葉片產卵。
發生時期
本蟲整年均可發生於本省南部均可發生,1~3月受低溫影響其繁殖較為緩慢,危害也較為緩和,4~5月溫度略升,其族群密度略增,6~9月因逢梅雨及高溫氣候,其密度大幅下降,殘存於植物基部葉片或樹蔭底下之植物上,10月後雨量漸減,
氣候轉為乾旱,其密度因而增加,11月達高峰,12月後受低溫影響,其密度略減。
防治方法
一、 |
剪除並燒燬嚴重枝葉,避免成蟲羽化後繼續蔓延及感染新植之幼株。 |
二、 |
害蟲發生時,試用90%納乃得可濕性粉劑3000倍,每週噴1次,連續2~3次,以後視情形再施。 |
|
(溫宏治、藍啟倩,1996,農藥世界158期第35頁) |
螺旋粉蝨主要於葉背危害狀
(溫宏治、藍啟倩,1996,農藥世界158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