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櫛盾介殼蟲(Latania
scale insect)
學名:Hemiberlesia
lataniae (Signoret)
生態習性:
初齡若蟲有固定型與移動型,固定型自口針刺入植株固定後,開始取食,不再移動。移動型在脫離胎膜後,在雌蟲介殼內停留數分鐘,自介殼末端離開外出,性活潑疾走。若蟲期冬世代45.5天,春世代29.8天。成蟲壽命在冬世代77.8天,春世代63.5天。每隻雌蟲終生產若蟲數,冬世代175.9隻,春世代167.2隻。
形態:
初孵化之若蟲體表光滑,呈淡黃色,具有觸角及三對足,稍後蟲體上蓋有蠟質介殼。雌性體型較圓,體色較淡,雄性體型呈楔狀,體色較深。雄成蟲淺灰色,體長1~2mm,具翅、平均棍各一對,觸角一對,口器退化,雌成蟲體色鮮黃,無翅,體長平均1.2mm。
危害狀:
初齡若蟲有固定型與移動型,固定型自口針刺入植株固定後,開始取食,不再移動。棕櫛盾介殼蟲之為害,在二林及外埔地區栽植之釀酒用葡萄品種發生最嚴重,主要加害新梢、葉柄、果穗、枝條、樹幹等部位,吸食汁液,使樹勢漸衰弱。
發生時期:
全年均可為害。
防治方法:
一、 |
防風林所用的籬笆植物常成為介殼蟲出現之另一寄主植物,故選擇不當寄主之種類做為籬笆植物,雖然防風性較佳,但介殼蟲易於生存繁殖。 |
二、 |
防治棕櫛盾介殼蟲時於藥劑處理前,先使用耙魚鱗的耙子,將樹皮耙掉或以手剝掉,然後再行施藥,防治效果較佳。但外埔及后里的月眉山坡區,由於強風,使用耙子耙去樹皮,導致流膠現象,影響葡萄之樹勢,故不適宜該地區使用。另農民可在12月~2月間剪枝以後,即葡萄休眠期,再行防治,可謂正確防治時期,防治棕櫛盾介殼蟲,應在初期為害時即施藥防治才易於達到防治目標。 |
|
(章加寶,1990,台灣葡萄害蟲及其他有害動物生態管理技術第70頁)
|
成蟲
(章加寶,1990,台灣葡萄害蟲及其他有害動物生態管理技術第66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