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枯病(Branoches
blight)
病原菌:Macrophoma
theicola Petch
病原生態
受本病嚴重為害後,次年春天茶樹會再由主幹長出新梢,但入夏後會再出現嚴重病徵。如此週而復始,耗盡養分,造成樹勢極度衰弱,使本有四、五十年經濟壽命的茶樹,生產期縮短為十餘年。本病病原菌喜高溫(30~34℃)且耐旱,所以本病發生於高溫乾旱季節,每年4~5月出現初期病徵,6~9月開始出現葉褐枝枯的末期病徵。
病徵
初期受害枝條葉面失去光澤,嫩梢下垂,葉片漸轉為淡綠色並失水下垂,進而主脈及側脈褐化,終至全枝葉片褐化乾枯,然葉片大部仍附著枝條上,此病徵限於葉叢中感病枝條,其他部位仍十分健旺。病勢向上下延伸,至交叉處主枝或主幹環狀受害,則受害部以上枝條全部枯萎。
傳播途徑
病原菌之分生孢子經摘茶及剪枝所留之傷口侵入,使葉片黃化,再變淡褐色,進而深褐色,以致枯萎落葉,繼而以菌絲蔓延其他枝條,使維管束變褐色,終致整株或整欉茶樹落葉而枯死。
防治方法
一、 |
種植抗病品種(如青心大冇、臺茶6號、臺茶12號、臺茶13號等。) |
二、 |
每次採茶或整園時,如發現病枝,立即由基部剪去罹病枝條或枝幹,若有數枝條呈現病徵時(地際部之老莖剖皮可見褐變),則整欉挖除。 |
三、 |
剪除之枝條及枝幹,應搬離茶園,加以燒燬。 |
四、 |
發病嚴重地區,不分次採茶,全部一次採完,並全面剪除株或實施臺割。 |
五、 |
注意茶園排水。 |
|
(1996,植保手冊第450頁)
|
病葉
(陳際松,1988,台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彩色圖鑑第76頁) |
|
病枝
(陳際松,1990,台灣農家全書第36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