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Anthracnose) 病徵:
葉片與苞葉、花器被害。新葉罹病時,病徵初為水浸狀斑點,而後轉為圓形黑褐色稍凹陷斑點,直徑約0.2-0.5
cm,一般同一葉片會同時出現許多斑點,病斑有時會癒合大斑。成熟葉片之病徵為暗褐色大型斑點,病斑多位於葉緣處,緩慢擴展成直徑1~5公分大小近圓形之病斑,有明顯之同心輪紋,病斑中心經常破碎成空洞,可與疫病引起者區別。幼嫩苞葉上斑點為褐色大塊斑,嚴重時會造成苞葉枯萎。而成熟苞葉上病斑則與葉片相似,多發生於邊緣,黑褐色病斑經常造成壞疽。而肉穗花序上之病斑初為針狀褐色水浸狀小斑點,而後逐漸緩慢擴大成為暗褐色稍凹陷的斑點,直徑0.1-0.2cm左右,常多數斑點分散於花序上,但嚴重時病斑亦會癒合成黑褐色稍凹陷塊狀,並長出暗紅色或橘紅色小點,為病菌之分生孢子堆。
病原菌:
由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ies所引起,有性世代為Glomerella cingulata,屬真菌中之子囊菌。病原菌會形成無性之分生孢子,單孢、無色、長橢圓形,為主要傳播器官。病菌在5-35℃均可生存,最適溫度約在25-30℃
之間。炭疽病之診斷方法依據病徵。在高溼環境下,患部會長出粉紅色或橘紅色小點,可在顯微鏡下觀察。
發生生態:
施用氮肥過多、植株衰弱與受傷時容易發生炭疽病。病菌分生孢子為傳播器官,平常棲息於落葉、受傷及枯死之組織上,主要靠水分傳播,由傷口或幼嫩部位侵入。降雨、潮溼環境有利病菌侵入,孢子發芽後行潛伏感染,當葉片老化或謝花時方出現病徵,但當因受傷、肥料與生長素施用不當、及藥害發生導致植物生長衰弱時,會提早發病,且病徵會較嚴重。尤其施用過多的氮肥且溼度甚高時,幼嫩之肉穗花序與苞葉易發病。炭疽病菌為多犯性,寄主非常廣泛,包括多種果樹與花卉。
防治方法:
妥善管理時,炭疽病並不會對設施栽培之火鶴花造成嚴重的威脅。(1)應注意田間衛生,剪除枯死與衰弱之組織,並保護傷口。(2)維持植物健康,勿失用過多的氮肥與不正常施用生長素。(3)防雨設施,病菌靠水分傳播,露天栽培時發病較嚴重。(4)定期施藥,尤其是露天栽培或修剪後。
(作者:安寶貞)
|
|
|
炭疽病菌在幼嫩葉片上造成褐色圓形斑點 |
|
罹患炭疽病之成熟葉片,病斑具明顯之同心輪紋 |
|
|
|
炭疽病病徵 |
|
炭疽病病徵 |
|
|
|
炭疽病菌在肉穗花序上造成黑褐色斑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