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雜草之生態及繁殖
溫度、水份、季節及區域性:
在亞熱帶的台灣,平地及低海拔地區月平均溫度多在15℃以上,多數雜草發芽生長在溫度上之限制不大,周年均可發生。菊科草、酢醬草及喜冷涼氣候之雜草如早熟禾、鵝兒腸、小葉碎米薺、山芥菜等在冬春季節較多;禾本科、莎草科及豆科草在高溫之月份生長旺盛居優勢。中南部每年10月後即進入長達半年之旱季;在無灌溉之草坪上,除草坪本草之黃化及生長緩慢外,不耐乾旱之雜草亦難在草坪存活。喜好潮濕環境之莎草科雜草水蜈蚣,最易發生在排水不良之區域。地區分佈最明顯的是一年生之禾本科雜草早熟禾,中北部於秋冬時大量發生,在南部卻相當罕見。
繁殖傳播:
每株雜草可產生種子的數量,因種類及所處的環境而異,可由數百粒至數萬粒不等;以營養器官行無性繁殖的雜草,其營養器官包括地下莖(短葉水蜈蚣)、根莖(鋪地黍)、球莖(香附子)、鱗莖(紫花酢醬草),有些散佈於表土、有些可深入底土達數十公分之深,地下莖及根莖經切斷後,每節可長出一株新生幼苖。雜草種子傳播可藉風力吹送、水力漂流或雨水沖打、機械割草、客土、鋪砂、補植及動物(包括人類)等方式將雜草由各地帶進草坪。許多雜草能遠渡重洋分佈於全球各地,大多靠人為的運送,草坪中容易經由進口的草坪種子或草塊中混雜外來雜草,常延伸出生態防疫及防治上之複雜問題。
(台灣草坪雜草彩色圖鑑 /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徐玲明
蔣慕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