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現況及管理
農民經驗談
葉片為玫瑰極重要的光合作用產物來源,只要不落葉,筍芽就會陸續萌發,枝條能正常生長,幾乎每天都可以有花剪。「但只要一次黃葉掉光,至少得等4個月才能真正復原」,所以只要會管理,寧可產量少卻很穩定,不要4個月之後才重新做起,種4個月和栽植新苗花費差不多的時間,算算只差種苗錢而已。
「一定要有恒心,更重要的是有耐性去摸它的習性,瞭解它的生理狀況,看到什麼樣的葉片,就要知道是什麼事,花瓣有點皺褶,是不是灰黴或是其他毛病,該用什麼藥就要自己判斷」,當然管理方法不能一概而論,每個品種不一樣,給予的的管理方式就不同,好比農藥,不能混合就不能混合。
玫瑰不像其他植物,其主幹長大固定之後就不再加粗再長高大,它必須不斷從基部長出粗壯的芽,稱為筍芽,由此芽發育長大來取代舊枝幹,因此促進筍芽的長出很重要,一株玫瑰種得好不好也是以有沒有筍芽不斷的長出來判斷。筍芽是種玫瑰最希望產生的,它將成為植株的骨幹,筍芽含有很多的養分,發育強。且玫瑰只要在適當的溫度就會開花,在台灣一年四季都會開花,一芽開始發育後,人約6~8星期後就會自然開花,筍芽則要較長的時間。
傳統上玫瑰以雙行種植為主,枝椏交錯,台灣氣候高溫多濕型,最怕蹣類,繁殖迅速,72小時一世代是不爭的事實,兩棵排在一起,葉子太緊密,通風沒那麼好;
噴藥時,並排無法噴施均勻,是病蟲害防治上的缺失。「假設種雙行行距用8尺3寸,我用6尺,整地單行做7哇,我做8哇,以單位面積成本來說我比較低,可能我的收穫量會比較高,考慮成本問題外,產量、病蟲害防治、單位面積產值都是考量重點,噴藥時採取徹底防治而減少用藥次數。」
弓橋式整枝法的理念是營養枝與開花分開,將不需要的枝條直接在基部捻折壓低,抑制生長,只損及韌皮部,不影響木質部,仍保留葉片製造養分,將養分蓄積於折損基部,誘導基部芽萌發。利用此法使養分集中,控制生長勢,調節產期。
應該不要全年生產,全年生產植株沒有休息的時間,生產過量樹勢一定會衰弱,養分供應不足,「如能分工,生產夏季花就專收夏季,冬季休息
;
生產冬季花的就專事生產冬季花,土地也要休息,但是休息時也要管理,也需要投資,若沒有回收,花農自然不划算」
。「一般玫瑰栽培以4、5年最為普遍,現在有一種趨勢,一些較具成本觀念的年輕花農,計畫生產三年,第3年另植新苗,且密植,老樹不行就廢耕,認為這樣收益較高,也不用花費那麼多工」。因為新苗生長勢旺盛,發育較好,對病蟲害抵抗力強,產量高,用藥次數少,相對降低勞力成本,老欉因土壤老化、樹勢衰弱,容易感染病蟲害,必須增加用藥次數,隨時注意修剪裁枝,就花費的人工成本及減產的部分來計算比買苗還貴。
玫瑰算是花王,花王是不會沒落,差別只在於貴或是便宜,一般人觀念裡玫瑰很高貴,一家花店若沒有玫瑰、菊花、劍蘭不像花店,在世界上玫瑰也不會消失,外國只過一個情人節,台灣過好幾個,2月14日過了,有中國情人節七夕,還有元宵、中秋,單供應這麼多節日的需求,就可以知道市場仍有潛力」。張先生表示,末來生產上仍應該發展溫室栽培,但應該選擇適合品種,林彬博士看過各產區後,曾指出台灣目前栽培的品種大都為溫室品種,且認為玫瑰生長環境若超過30℃或處於靜風狀態下,就容易發生病蟲害,不是花農不會照顧。最好是以嫁接苗,不過至今仍末找到適合的砧木。
在台灣這樣的氣候環境下,病蟲害多,若以溫室栽培,一方面技術上比較缺乏,經驗不夠,另一方面颱風多,結構要堅固,沒那個本錢,且很難估算,以簡易設施,隨便一個颱風就吹掉了,一般花農比較擔心。「如改用溫室栽培,必須先解決通風問題,並改以自動噴藥,對工作人員較為安全」。至於露天栽培最好做活動網室,光線強遮陰,光線弱打開,設計上注意要有間距,或一高一低,熱氣可以散發。
管理玫瑰沒有秘訣,就是常常到田裡巡巡看,太密就修剪疏鬆些,該整理就整理,檢查有沒有病蟲害,肥分夠不夠,若是氮肥過高,發育快,不開花,葉片大而薄,比較會得病,花品質差,肥料三要素平均,做土壤分析,有機質缺乏就補充,著色上可以加強鎂肥。
栽培特性
玫瑰係薔薇屬之灌木,主要原產於北半球,玫瑰係屬多花自發性開花植物,不必刻意經過光週期或低溫刺激誘導,在適當的溫度下即可開花,玫瑰具有強盛的頂芽優勢,枝條經修剪後只有最上端的1~2個芽會發芽生長,而且萌芽力愈接近頂端其發芽勢愈強,玫瑰生長的適溫日溫約為21~29℃,夜溫約為l0~18℃,喜好充分日照,需肥較多。栽培需施用充分的有機肥,相對濕度50~60%,土壤pH值約5.5~6.5,EC值約1.8~2.2,適合通風良好之環境,對土質要求略帶砂質之壤土,以50%固體、25%水分、25%空氣者為佳。
過高或過低溫度下都會影響玫瑰生長6~8月切花品質不良時,如停止採收切花並不定時的摘除花蕾以培養樹勢,當年的冬季切花產量較夏季正常採收切花者提高30%左右;即使與夏季放任生長比較下,夏季摘除花蕾者冬季切花產量也可提高
5~12%。若夏季摘除花蕾同時配合全年使用遮光率30%的白色尼龍紗網遮蔭及防雨,則不但可提高切花產量,更可以改進切花品質。此外,入秋的修剪時期也是影響冬季切花產量因素之一。
產期調節
可以提高切花的價值,在節日前後其價格有數倍之差距,玫瑰較重要的節日包括西洋情人節2月14日、農曆春節、畢業季(6月l0日~6月底)、中國情人節日(七夕)等,業者能在該節日前一週至2天前生產切花,將有較高的利潤。在國外採用產期調節方式係在可控制的環境下(加溫、通風降溫、遮光、加光、CO2、肥),以摘心、採收修剪、整枝等方式,及週年作業方案,安排摘心、修剪日期,針對節日事先作業,可以達到產期調節的目標,另有利用平地生產冬季玫瑰,利用高海拔生產高品質夏季玫瑰,目前台灣已有利用中低海拔生產較好品質的夏季玫瑰,也有少數農民往更高海拔栽種更好品質的夏季玫瑰。因台灣目前採露天栽培,難以控制環境,即使有設施也是簡易型較多,今後台灣的產期調節仍須在較能控制的環境下,以適合台灣氣候及栽培模式的情況,進行不同修剪程度及修剪時間、方法來控制產期,是將來要努力的方向。
(謝秀娟,1995,農藥世界第138期,p.8)
(陳彥睿,1995,農藥世界第138期,p.19)
(許玉珠,1995,農藥世界第138期,p.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