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絹病
(Southern blight)
病原菌:Athelia
rolfsii (Curzi) C.C. Tu &
Kimbr.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陳文雄、陳紹崇。1999。根莖類-胡蘿蔔。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根20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病徵:
主要發生於生育後期,根部受病原菌侵入後,形成褐變壞疽現象,且附上一層白色絹狀菌絲,可往外蔓延,於土表形成放射狀之菌絲束,後期在菌絲上形成許多圓形菌核。初期白色後轉為褐色,挖開土表可見被害之根部腐敗。
(陳文雄、陳紹崇。1999。根莖類-胡蘿蔔。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根20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防治方法:
一、 |
施行水田後作,重耕晒土,不超量施用有機堆肥。 |
二、 |
基於本病原菌菌絲沿土表面生長,並自地際部侵染之特性,可於整地作畦後於種植前進行植畦覆蓋透明塑膠布,藉用太陽能提高土表溫度殺滅土表病原菌,降低或本減少本病害之侵染源。 |
(程永雄。1989。胡蘿蔔病害。台灣農家全書,第193-194頁。行政院農委會。台北。263頁。) |
三、 |
使用3000倍,採收前14天停止施藥。 |
|
藥劑名稱 |
每公頃
使用量 |
稀釋倍數(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52%福多寧可濕性粉劑
(Flutolanil) |
0.33公斤 |
3,000 |
|
採收前14天停止施藥。 |
|
(陳文雄、陳紹崇。1999。根莖類-胡蘿蔔。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根25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
|
|
|
病徵 |
|
|
(程永雄,1990,台灣農家全書第73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