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
學名:Ostrinia
furnacalis Hiibner
生活習性:
本蟲是高梁生育中、後期的主要害蟲,但被害較玉米為輕。每年發生7~8代,一代所須時間23~166日。卵期3~8日,幼蟲期13~134日,前蛹期1~2日,蛹期4~30日。幼蟲經5~6齡後,在危害部位作薄繭化蛹。但至高梁抽穗後,因組織硬化而無法蛀入莖內的幼蟲,會暫時在葉片中肋基部維持生活,但因營養不良而不化蛹。成蟲體長12~15公厘,淡赤褐至黃褐色。幼蟲體長20~30公厘,淡黃色,體部各節有許多體瘤及刺毛。
危害部及特徵:
成蟲將卵塊產於葉背部,幼蟲孵化後危害嫩葉、雄花並蛀入莖、花梗及果穗內,蛀孔排出許多蟲糞。被害株蛀孔以上部位乾枯或受風垂折。
防治方法
高梁抽穗前,心葉部發現被害時,噴灑有機磷劑如一品松,或氨基甲酸鹽劑如加保扶等防除。
(顏福成,1990,台灣農家全第171頁)
玉米螟之老熟幼蟲 |
|
玉米螟之成蟲 |
(陳文雄,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第182頁) |
|
(陳文雄,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第182頁) |
|
|
|
玉米螟之幼蟲鑽入
高粱莖上之危害狀 |
|
玉米螟之幼蟲嫩葉之危害狀 |
(陳文雄,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第182頁) |
|
(陳文雄,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第18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