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枯病(Myxosporium) 
                      病原菌:Myxosporium     
                      psidii Sawada et Kurosawa     
                      病徵     
                        本病為維管束病害,一般由單一枝條開始發病,病害向樹幹基部蔓延,再蔓延至全株,導致全株死亡,罹敝枝條開始出現萎凋現象,葉片下垂,並產生紅色小點,而後葉片脫落,新芽生長停頓、變黑,未成熟葉緣呈波浪紋。(安寶貞提供) 
                        番石榴感染立枯病會造成全株死亡,受害初期末稍幼芽停止生長,長出的新芽色澤較暗,葉芽邊緣不整齊,該受害枝條的生長勢停止生長,與全株未受害部位相較,色澤較暗,不具有生氣,白拔品系葉片出現紅色斑點,由上部心葉往下部老葉轉黃或轉紅,並造成落葉。一旦主幹受感染而全株落葉枯死,泰國拔則見紅點出現、不明顯,大部分葉片會轉黃、落葉僅留枝條,植株枯死速度極劇,故全園病勢發展極快。 
                      發生生態
                       
                        本病害在田間傳播,最直接感染途徑為真菌孢子由枝條的傷口或修剪後之切口侵入番石榴枝條,並繼續向主幹蔓延,直至枯死。枯死的植株在樹幹表皮或傷口表面會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由破裂的表皮或直接由傷口再次散播分生孢子而感染其他植株。枯死的植株根部殘留壤中,亦會感染新植小苗,或在田間枯死的植株藉由地下根系相互交錯而造成新健株的感染。
                       
                      
                      防治方法 
                      
                        
                          | 一、 | 
                          病株處理: | 
                         
                        
                           | 
                          1.     
                            . |    
                          發現病枝時,由分歧處予以鋸除,並隨即塗上柏油、油漆或南寶樹脂保護傷口。 |    
                            
                           
                           |    
                          2.     
                            . |    
                          鋸除之病枝及落葉,應搜集燒燬。 |    
                            
                           
                          | 二、 |    
                          補植:補植時,應挖除原株附近舊土壤,換用新土壤後,再行種植。 |    
                            
                           
                          | 三、 |    
                          廢耕:發病株達30%以上時,即予廢耕,植株挖除就地燒燬,果園改種其他作物。 |    
                            
                           
                           |    
                          (植物保護手冊第411頁)   
                           |    
                            
                          
                       
                          
                              
                            立枯病病菌侵入組織   
                            (呂理桑,1986,農藥世界35期第65頁) |   
                           |   
                            
                        
                          
                      葉片黃化,有壞疽病斑   
                      (林正忠,1991,興農雜誌267期第62頁) |   
                           
                          
                            
                        
                          
                      病葉呈現紅色   
                      (林正忠,1991,興農雜誌267期第62頁) |   
                            
                           |   
                            
                        
                          
                      新梢出現紅色點狀病斑   
                      (林正忠,1991,興農雜誌267期第62頁)           
                           |   
                           
                          
                            
                        
                          
                      後期產生白色孢子,從莖表皮破裂處逸出   
                      (林正忠,1991,興農雜誌267期第62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