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蝨
                       學名:Stigmaeus  
                      floridanus Banks    
                         
                      生活習性:    
                        每年十餘世代,同一時期可發現卵、若蟲及成蟲,群集為害鳳梨葉片基部白色之柔嫩基部,以致表皮組織破壞,呈深褐色斑,`並能引致各種雜菌寄生。赤蝨多發生於乾季,宿根之鳳梨植株上發生尤多。以植株外圍葉片基部逐漸向內侵入。故多見於外圍葉片。發生多時,吸芽及裔芽被害亦烈。台灣各地雖常見,但為害不如粉介殼蟲之嚴重。 
                      形態: 
                        體微小,約0.28mm,細長形,紅色,兩撤邊緣略成平行,中央有一橫溢,足4對,粗而短(體之前方2對,後方2對)口器突出為咀嚼式。 防治方法: 
                      
                        
                          | 一、 | 
                          以溴化甲烷燻鳳梨苗。 | 
                         
                        
                          | 二、 | 
                          灌注或撒佈有機磷類殺蟲劑,參照浸苗用殺蟲劑,以浸苗方法仍可殺死部份附著苗體之赤蝨。 | 
                         
                        
                          | 三、 | 
                          撒佈硫磺粉。 | 
                         
                        
                           | 
                          (李錫山,八萬農業建設大軍訓練教材鳳梨蟲害第14頁)
                           | 
                         
                       
                      
                        
                            
                            赤蝨 
                            (溫宏治提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