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花卉-洋桔梗

 
項目符號

切花
項目符號

大理花

項目符號

天堂鳥

項目符號

火鶴

項目符號

白鶴芋

項目符號

百合

項目符號

夜來香

項目符號

非洲菊

項目符號

洋桔梗

項目符號

紅薑花

項目符號

唐菖蒲

項目符號

康乃馨

項目符號

彩色海芋

項目符號

菊花

項目符號

滿天星

項目符號

盆花

項目符號

香花植物

項目符號

觀葉植物

項目符號

蘭花

項目符號

種苗

項目符號

草皮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白絹病
立枯病
灰黴病
花腐病
青枯病
根瘤線蟲
細菌性萎凋病
莖枯病
萎凋病
葉斑病
褐斑病
露菌病
露菌病

英名:Downy mildew

病徵:
  
本病原菌主要感染葉片,並由嫩葉開始出現病徵。初期葉片上無明顯病斑但可見灰白色黴狀物覆蓋於葉片下表面,而後葉片上產生白色至淡黃色之褪色塊斑;以後病斑逐漸擴大,病斑顏色亦逐漸轉為黃褐色,後期葉片向下縐縮,病原菌亦轉呈褐色,乃因孢囊為褐色之故;嚴重時並造成落葉現象。枝條亦可被感染,初期於枝條上產生黴狀物,而後菌體寄生之組織產生水浸狀向下凹陷之病斑,後期病斑部呈乾枯狀,嚴重時整株呈枯萎狀。苗床期罹病時,若發病較輕微,則造成幼苗葉片之白化及黃化,植株生長停頓而矮化,終至呈水浸狀萎凋死亡;發病嚴重者,與成株表現相同之病徵。本病發生後極易受褐斑病病原菌 (Stemphyllium sp.)之二次感染,而導致罹病組織出現褐色。

病原菌:
  
本病病原菌據報導為Peronospora chlorae,在寄主下表面產生菌絲,頂端分化為孢囊柄,孢囊柄兩叉分枝,分枝處接近直角,頂端著生孢囊;孢囊橢圓形至洋梨形,頂端無明顯突起,大小為16~22×10~15um,平均為12.5X19um,濕度高時孢囊直接發芽產生發芽管,藉以侵入寄主組織。

發生生態:
  
露菌病之正式記錄經查最早於一九九○年發表於義大利,臺灣亦幾乎同時於田間發現。主要發生於春、秋兩季溫度及濕度均適合時,病勢進展極為迅速。藉由雨水及露水傳播,但種子或種苗帶菌可能為最初之感染源。

防治方法:

一、 適度控制栽培園之濕度:濕度對本病之發生影響極大,適度降低栽培園區之濕度,可有效抑制本病之擴張,此可由溫室栽培者較露天栽培者發病低獲得證明。
二、 注重田間衛生,隨時清除罹病枝葉以減少感染源。
三、 藥劑防治:35%睛硫克絕可濕性粉劑1200倍、80%福賽得可濕性粉劑 800倍、64%甲鋅歐殺斯可濕性粉劑400倍、66.5%普拔克溶液800倍及35%本達樂可濕性粉劑2,000倍均可有效防治洋桔梗露菌病之藥劑;然35%睛硫克絕可濕性粉劑1200倍於苗期施用時,明顯抑制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故不宜施用於苗床期。

(農業世界雜誌 190期 P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