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
學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寄主植物:
本病由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所引起,本菌寄主範圍極廣,除國蘭外,葉片會被感染的花卉作物有虎頭蘭、仙客萊、菊花、非洲菊、朱蕉、美人蕉、萬年青、黛粉葉、黃金葛、變葉木、聖誕紅、海棠、雞冠花、百日草、橡膠樹、茶花、百合、孤挺花、華八仙花、虎斑木等;花瓣會被感染的花卉作物有使君子、秋石斛、龍吐珠;莖部會受感染的有銀柳、曇花、螃蟹蘭。果樹也是本病菌的重要寄主,臺灣主要的果樹,例如香蕉、檬果、柑桔、木瓜、蓮霧、番荔枝也都普遍受到本菌的感染,目前是國蘭葉片上最普遍的病害。
病原生態:
病菌的生長溫度,因菌株不同而略有差異,一般介於6~34℃,最適溫為24~28℃,因此,本病在臺灣全年都會發生,而在中、高溫、多濕的季節最普遍,尤其在栽植密度高、噴灌頻繁、通風不良的蘭園中,發生最為嚴重。病菌可在病組織上產生分生孢子,偶爾形成子囊殼,在乾枯的病葉片上也可以殘存、產孢,孢子藉水滴飛濺而散播,在葉片表面發芽並形成附著器,當環境適合時,附著器產生菌絲由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寄主組織。
病徵:
病徵因品種(系)不同也略有差異,典型病徵為葉片受感染後,首先形成針尖大小的退色小點,以後病斑逐漸擴大,病斑顏色也逐漸加深,成為近圓形淡褐或黑褐色斑塊,多數病斑並會互相融合成為不規則形大病斑。在某些品種上病斑外緣具有黃暈,但有些則沒有,病斑內則經常可見黑褐色的同心輪紋,上面著生黑色小點,是病菌的子實體。病菌經常從葉尖或葉緣侵入感染,使葉片由葉尖向下或由葉緣往內乾枯;也經常感染分生芽基部,導致葉片基部腐敗。國蘭不同品種(系)對本病的感受性差異極大,初步調查顯示,寒蘭及春蘭最感病,報歲蘭系的「金華山」、「大明」、「石門」等栽培種則較抗病。
防治方法:
一、 |
避免過度噴灌,以減少水滴在葉片上殘留,可能的話,改採滴灌。 |
二、 |
清除病葉,以降低感染源。 |
三、 |
於發病初期施行化學防治,經本場試驗篩選,發現效果最優良且一致的藥劑有25.9%得克利乳劑3,000倍、50%撲克拉錳可濕性粉劑6,000倍、25%撲克拉乳劑2,000倍、60%銅合腐絕可濕性粉劑500倍、25%普克利乳劑2,000倍及24.9%待克利乳劑3,000倍,這些藥劑對炭疽病菌菌絲生長及孢子發芽都有優異的抑制效果,施藥時應該添加展著劑以確保藥效,為避免誘發病菌抗藥性,上述藥劑最好輪流施用。「菲克利」、「貝芬硫?」、「比芬諾」、「環克座」、「賽普洛」等藥劑對國蘭炭疽菌的抑制效果,則因菌株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 |
|
(本資料由黃聰昌先生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