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肉旗魚
產期 |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 ||||
---|---|---|---|---|---|
產地 | 高雄市,台東縣,屏東縣,宜蘭縣,台中市 |
形態特徵:體延長而極側扁;尾柄細而強狀,具二隆起脊。頭較長;吻長而尖,明顯較下頜突出。口大,微斜裂。頜齒呈絨毛狀齒帶,鋤骨無齒。體被細長骨質鱗;側線單一,平直至尾部。第一背鰭軟條部等於或略高於體高,大部分軟條由前而後大致逐漸短小;第二背鰭短小;胸鰭位低,呈鐮刀狀,幾等長於腹鰭;腹鰭胸位,起點在胸鰭基底下方,向後不延伸至肛門;尾鰭深叉形。體背褐色,腹部銀白色,體側具白色橫帶。第一背鰭藍黑色而具黑斑,此斑隨成長而消失;腹鰭藍黑色;尾鰭暗色。以前所記載之Tetrapturus audax為同種異名。
地理分布: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及太平洋之熱帶、亞熱帶海域,少數會進入溫帶海域,有些會越過好望角而進入大西洋。主要分布於東部海域。
台灣分布:東部、南部、東北部、蘭嶼、綠島
棲息環境:大洋、近海沿岸
棲所生態:大洋性中上層洄游性魚類,一般皆發現在躍溫層之上的水域,較少成群出現於沿岸水域。游泳速度快。具繁殖洄游之習性。主要攝食魚類、甲殼類及頭足類等。
漁業利用:經濟性魚種,全世界產量在500-2,000噸。常用延繩釣或鏢旗魚法捕獲。紅肉旗魚的肉正如其名是紅色的,可以作生魚片,外銷到日本賺取外匯,也可以油炸或炒排骨食之。
參考文獻: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6(FAO, 2001) Conrad, G.M. etc. 1939 Gregory, W.K. etc. 1939 Gregory William K. etc. 1939
【資料/圖片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圖片2來源: 鄭義郎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