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發問 查主題 翻圖鑑 搜影音 進階搜尋 ::: 首頁農博萬象農學報導農情關注站高濕通風不良地區,請農友慎防玉米煤紋病 農學報導 高濕通風不良地區,請農友慎防玉米煤紋病 刊登日:105/03/23 錯誤回報 友善列印 收藏文章 以文找文 回列表頁 2,287 0 玉米春作期間,陰雨不斷的天氣為玉米煤紋病好發天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特別提醒農友密切注意氣象預報及進行適度的病蟲害管理。 煤紋病是玉米主要病害之一,初期葉部病徵為針頭狀斑點,逐漸擴大成水浸狀紡綞形長灰綠色斑,後呈大型線狀或不規則略橢圓形褐色斑,高濕時表面產生灰黑色黴狀物,嚴重發病會致葉片焦枯、植株提早枯死。植株多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漸向上擴展,其診斷要點有:一是看葉片上是否出現紡綞形大斑(一般長度為10公分左右),二是看病部有無灰黑色黴狀物出現。 玉米品種的抗病性、氣候條件、栽培條件和耕作制度等決定煤紋病是否發生流行。該病的發病適溫為20~25℃,濕度條件為相對濕度在90%以上,玉米春作生長中期,即3月下旬至5月中旬溫度大多在18-27℃,屬多雨高濕、日照不足天氣,氣溫適於發病,因此降雨就成為煤紋病發病輕重的決定因素。煤紋病可藉由風雨和氣流傳播蔓延,在玉米整個生長期內都可進行多次傳染,故花蓮地區春作玉米煤紋病較容易大發生。 花蓮農改場呼籲農友以栽培抗病品種為主,加強做好整地、保持在適當種植密度、注意排水及合理化施肥等栽培管理,並即時輔以必要的藥劑防治進行煤紋病的防治。 防治策略: 1.抗耐病品種:種植抗耐病品種(如明豐3號等)是主要且最為經濟有效的措施,種植感病品種是造成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2.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並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鉀肥,可提高抗病能力,同時應注意地域不同而因應合理的種植密度,以降低田間濕度,保持通風良好,降低病勢發展。 3.田間衛生:及時清除病株(葉),做好如深埋病殘體,及時打除底葉等田間衛生措施,防治效果會較好。煤紋病菌也可感染高粱、蘇丹草、詹森草、稗草和野生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因此玉米田區亦需注意雜草防除。 4.藥劑防治:發病開始時應加強防治施藥,藥劑請參考植物保護手冊,任選一種藥劑防治,並注意安全採收期。 分享: Facebook Messenger Twitter Line 上一篇 本場提供「茶園低溫因應防護措施」及成立輔導團隊提供茶農技術諮詢 下一篇 新興切花風鈴花雲林試種成功,花海盛開吸引民眾參觀拍照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0% 我喜歡:10% 很實用:40% 夠新奇:7% 普普啦:3% 一級棒 我喜歡 很實用 夠新奇 普普啦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投票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網站單元 農業主題館 農業知識家 農業知識庫 圖鑑知識 植物圖鑑 蝴蝶圖鑑 農業害蟲圖鑑 鳥類圖鑑 魚類圖鑑 圖書影音 農業圖書 影音專區 農博萬象 農學報導 農業小百科 都市農耕專區 百年農業發展史 學習推薦 相關網站 農漁生產地圖 農業懶人包 知識圖卡 好識會發聲 好農開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