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臺北植物園「平凡中的不平凡-莎草與禾本科植物特展」
刊登日:111/09/27
國際植物園保育聯盟(BGCI)認為植物園是瀕危植物異地保存的最佳場所,不僅可以為這些野外面臨危機的植物營造適合的棲地,也是將這些珍貴物種介紹給大眾的展示窗。林業試驗所帶領所屬植物園(臺北、福山、蓮華池、中埔、恆春)以及臺灣其他保育夥伴機關共同保育臺灣的瀕危植物,「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以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內所載之受脅植物為保育目標,進行搶救、繁殖、保種、復育等工作,也與諸多社區、基金會、校園、農民等團體合作,推展共同守護這些瀕危植物的使命任務。

「平凡中的不平凡—莎草與禾本科植物特展」海報
為呈現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階段性保育成果,林試所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共同策劃「平凡中的不平凡—莎草與禾本科植物特展」,於111年9月16日至10月2日期間於臺北植物園南門町三二三展出。莎草與禾本科植物均屬於單子葉植物,都具有長且窄的線形葉及平行葉脈,外形極為相似,花朵小,不易辨識,故不為大眾所熟悉,更常被人們視為「雜草」,使這些植物的生存遭受威脅。莎草與禾本植物雖然微小不起眼,卻在生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們具有供應糧食、建築、造紙、家具、飼料、水土保持等重要功效。近年來更拓展於「觀賞草(ornamental grass)」植物的應用。除此外,莎草與禾本科植物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如荸薺(Eleocharis dulcis)的塊莖,是中國菜的食材之一;蒲草(Schoenoplectus triqueter),是編織大甲藺草蓆的主要材料;國內的排灣族使用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其白色花穗可止血,根煮水可退燒,建造簡易工寮則會選用臺灣蘆竹(Arundo formosana)葉子作為屋頂建材。菰(Zizania latifolia),即俗稱的「筊白筍」,在生長過程中,莖稈中寄生的菰黑粉菌會刺激薄壁組織的生長,使幼嫩莖部膨大,形成我們食用的部位,同樣也是禾本科的植物。

2022/09/16特展開幕當天,
邀請林試所專業人員進行說明導覽。

南門町三二三展出的莎草科植物盆栽
,姿態優美雅緻。
近年來氣候變遷成為全球關注議題,許多物種正面臨消失或滅絕問題,這一類群植物不容易辨識,少為人知,常被認為是「無用的雜草」,在保種上面臨更大的挑戰。《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的推動,對處於國家受威脅類別的植物,提供立即的移地保育措施,讓它們能躲過滅種的危機,未來,更期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可以讓這些植物永續生存。
撰稿人:植物園組 伍淑惠 助理研究員
電話:02-23039978分機2817
E-mail:wsh@tfri.gov.tw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9%
我喜歡:33%
很實用:28%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