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新竹縣新埔鎮照門社區蝶舞九芎湖-湖窩風情重現生機
刊登日:100/05/11

新竹縣新埔鎮照門社區蝶舞九芎湖-湖窩風情重現生機
座落在店仔湖台地稜線上的照門休閒農業區,由九芎湖、劍竹窩與大坪三個純樸的客家聚落組成。沿著竹15 縣道一路上爬的九芎湖中,處處只見花香蝶舞,綠意滿山,從種滿柑橘、水梨的傳統農園,轉型成戶外生態教室,九芎湖的改變,是集眾人之力,一點一滴所打造出的客家農村新風貌。 九芎湖不是一座湖,而是一處位在山坳裡的客家聚落。這裡假日常有遊客驅車前來。但來的不止是遊人,還有蝴蝶、毛毛蟲、獨角仙等眾多訪客,讓整個九芎湖成為洋溢自然野趣的樂園。 走進九芎湖裡,除可見水黃皮、阿勃勒、臺灣欒樹、落羽松等高大樹木外,一低頭,還可見蝴蝶喜愛的馬纓丹、繁星花、鳳仙花等蜜源植物灌叢,其間還點綴著許多翩翩飛舞的蝴蝶,再加上不時拂面的清涼微風,讓人十分舒暢。 從現在的自然景象,你很難想像九芎湖轉型前滿植柑橘、水梨的本來樣貌。而這轉變,全歸功於一群熱愛家鄉的居民,這是他們合力打拚出來的成果。喜歡開玩笑的劉華柱是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的理事長,他自小生長在九芎湖,即使曾出外經以說他從來都不曾離開過這片山林。 「社區現在能作得這麼好,都是因為有前人的努力,我們後輩只是遵循著黃班長的腳步。」劉華柱口中的黃班長,便是擔任社區發展協會兩任理事長的黃劉振,也是讓九芎湖走出傳統,創立新風貌的主要推手。四十顆印章創造的改變
民國八十年代,當時台灣農村普遍面臨著產業凋零、亟待轉型的困境。對農村發展頗有見地的黃劉振當時即認為,九芎湖一定要轉型作休閒農村,而交通建設則是首要改善的項目。於是他登高一呼,率先捐出道路用地,憑著一股「要帶頭做」的想法,他與協會幾位核心成員一同策劃,說服許多地主無償提供土地,將從115 縣道進入九芎湖,長約1.75 公里的狹窄產業道路,成功的拓寬為公用道路。 雖然僅是拓寬1.75 公里的道路用地,但在十幾年前的客家農村裡,要說服地主捐地做道路,絕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那一個世代的人將土地視為第二生命,要把土地捐來做道路,那還得了!」黃劉振談到當初提出計畫時,很多人都覺得不可能做到,「但是如果不轉型,不將交通建設做好,那以後留給子孫的會是什麼?」黃劉振提出了反駁,他認為,「如果基礎建設沒做好,下一代子孫將無法在家鄉繼續務農,那留給他們土地,又有什麼用呢?」 為了表達決心及誠意,黃劉振說服了父親率先捐地,不僅將家裡原有的水梨樹砍除,而且還捐出最多的土地。因為他的以身作則,讓道路得以在計畫第一年即動工,「這一條路是沒有路籍圖的,道路所有的土地幾乎都是私人捐出,而從入口進來大約200 公尺,原來都是我家的土地。」雖然身先士卒,但黃劉振還是開玩笑的說,「其實是因為已經跟協助的水保局打了包票,一定會如期提供用地,才不得不硬著頭皮完成啦。」 他們花了四年才完成道路,因為期間須徵得40 戶人家的同意,「前前後後一共蓋了40 個印章」,黃劉振形容當時就像啃甘蔗一樣,啃完一節再一節,分階段說服村民提供用地,並取得了同意書。當村民開始看到改變,實際感受到道路的好處了,漸漸才卸下心防,後來也比較願意配合建設提供土地。永續生態 保存自然風貌
從人口偏低的小農村,逐漸轉型成放眼望去滿是觀景台、健康步道、生態池等優美景觀的休閒農村,九芎湖農民對於農村轉型的共識,在水保局培根計畫課程中生根,並在一次次開會討論中逐漸明晰。 把道路拓寬後帶來了遊客,同時也活絡了地方經濟,更堅定了他們做永續生態農村的想法。大家齊心協力地不噴農藥、主動種植蜜源植物、使用生態工法做堤防駁坎..等。他們向專家學習,並且也樂於將所學化進生活中。村裡的許多工程儘管由工程單位完成,但過程中協會都會主動提出意見及想法,各項設施也更能貼近照門的內涵並突顯地方特色。經過多年的努力,民國96 年照門休閒農業區得到了「十大經典農漁村」獎項的肯定。 當然,社區公共事務的推動,要靠許多志工協助才能完成,「這裡好像要作平坦一點才行」、「這個地方要重新作過,走起來才安全」,志工們一邊走著,一邊討論著應該改善的地方,話題都圍繞在剛剛做好的生態池上。從水草種類的選擇、蝴蝶的品種、獨角仙的習性,到步道為何要用木屑等大小事,每位志工都能說出一篇故事,證明了他們對社區的一草一木有多用心。 生態池周圍的每一株植物,都經過精心地選擇及安排,合宜地融合在原有的山巒景色中。有計畫的種植樹木、植物,小心地呵護蝴蝶、昆蟲,為九芎湖帶來了美好的景觀與豐富的生態環境,這看似簡單的過程,卻是經過不斷的討論、學習、嘗試才得到的成果,維護更是不易。 「如果長了雜草,那就要請理事長負責處理啊!」黃劉振看著接任理事長的劉華柱打趣著說,劉華柱馬上一臉正經地接話,「當然當然,我們這些熱心志工們,當然會責無旁貸地幫忙囉!」一旁的志工們興味地看著兩人做戲,也七嘴八舌地鬥起嘴來,這種愉快自足的氣氛,彷彿再難的事情他們都能輕鬆面對,傳統農村才有的默契與熱情,原來始終都圍繞在九芎湖裡。愛上自然 樂在生活
社區的改變,除了對環境產生影響外,居住於九芎湖的居民,心境與想法也隨之改變了。以前將農藥當成萬靈丹的耕作方式,如今已不復見。傳統一級產業轉型三級的服務業,也讓九芎湖子弟有了更多的揮灑空間。如黃劉振經營的農場,以優美的庭園咖啡廳景觀吸引遊客;愛玉DIY 的親子活動,滿足了都會人對農村文化的體驗。一盆盆綠意盎然的盆栽,也可讓遊客將自然帶回自家窗檯。 理事長劉華柱家以經營餐廳為主,天天在園中上演燒烤悶雞的絕活,每逢假日客人絡繹不絕,只為了品嘗香酥嫩甜的好滋味。為了讓遊客能夠深入體驗農村生活,他也開放自家後山果園,讓用餐的遊客免費採果,香蕉、龍眼、柚子..應有盡有,且全不灑農藥,現採現吃的新鮮感,讓許多人都大呼過癮。 沿著劉家莊往上走,即可到周紹鉦家族經營的果園。轉型後,他將原有水梨嫁接仙楂,除了可以現採現吃外,還有仙楂凍、仙楂乾、仙楂茶、仙楂餅等相關農產品,坐在大棚下,看著一旁的紅磚厝與百年土角厝,聽周家30 多年來的果園經營故事,讓人深刻感動。 如果想嘗試DIY 體驗,可以到「巧手陳班長」陳新源經營的農場,他會利用九芎湖各種免費的素材,信手拈來做成自創的工藝品。例如村裡隨處可見的水黃皮,每到成熟季節掉了滿地的種子,常讓人車滑倒,陳班長細心將這些種子收集起來,晒乾後在尖端打個洞,在尾端黏上一片羽毛,就成了一隻可愛的小鳥。或將兩片剖開的種子重新組合,就變成一隻蝴蝶的翅膀,兼顧了環保與自然的意趣,讓人佩服不已。 這些農村生活的新鮮體驗,讓傳統農村的優勢慢慢發酵,並且在所有居民努力下轉化為今日美好的果實。在時代變遷中,農村轉型勢屬必然,但能轉成今日生態、永續的農村新貌,卻是所有九芎湖居民共同推動的結果,這也將是他們持續努力的目標。小檔案
新竹照門社區 【位置】屬於新埔鎮,由九芎湖、箭竹窩、大坪三個聚落組成,社區內有登山步道、生態池、休閒農場、觀光果園及餐廳等景點設施。 【景點】 ★ 生態池,種植許多特色植物。 ★ 劉家燜雞,悶燒自家養的土雞,搭配客家風味菜色。 ★ 金谷農場,以生態工法形塑園區,種植許多落羽松與花卉。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28%
我喜歡:64%
很實用:5%
夠新奇:1%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12/06
喜歡

大雄(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11/15
很好。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1/22
good

小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10/29
凝聚社區的向心力,大家共同為一件事努力,好棒

于(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1/05/28
好想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