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行銷,蒸氣花生成伴手禮 - 侯佳佑-新永花生產銷班

侯佳佑-新永花生產銷班
從小經歷數十年傳統產業興衰,侯佳佑總認為花生是台灣極具前景的農產之一。過去六腳鄉農民供應原料給食品業者,將台灣花生加工商品賣到全球各地,證明本土花生品質絕非廉價進口貨所能取代,他夢想著有一天,將自家研發的蒸氣花生銷往國際,也期待更多年輕人返鄉,與他一起圓夢。 「冷凍蒸氣花生」,一個台灣農民因應巿場競爭而研發的新零嘴。身為農家第二代的侯佳佑,為挽救日益頹圮的花生產業,不惜花大錢、投注心力,帶領一批農民在全球化的行銷浪潮中尋找立足之地,冷凍蒸氣花生的開發成功,不僅老農民免於失業之苦,也拓展花生產業的另一個春天。 優異環境,孕育高品質花生 嘉義縣六腳鄉氣候宜人、土壤肥沃,孕育高品質的花生,是當地不少農家賴以維生的經濟作物,每年端午節前、後一個月,是花生的主要產期,倉庫裡飄散著花生殼特殊的香味,是候佳佑童年熟悉的味道。 侯佳佑表示,父親侯啟擇很早以前即懂得利用初級加工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因此自家採收或農民繳交花生庫存後,曾試著推出炒花生拓展銷路;然而,村子裡炒花生的農戶實在太多,產品相同、巿場胃納不足,勢必出現排擠效應,父親只好放棄。 侯啟擇在無意間發現口感香酥的六腳鄉花生,經過水煮,另有一種鬆軟、清甜的風味,於是決定從事水煮花生生意,雖然沒有強大的銷售管道,但侯家「水煮花生」的名氣竟在手推車小販的吆喝聲中,逐漸在大街小巷間傳開。 尤其冬天寒流來襲之際,當熱氣蒸騰的手推車出現面前,讓人內心不自覺地泛起暖意,是水煮花生人氣最旺的季節,侯佳佑的成長過程,幾乎都在一邊看著鍋爐室外大排長龍、一邊忙碌地幫父親處理花生中度過。 退伍那年,正值台灣經濟達到前所未有的顛峰,處處是賺錢機會的大都會,成了年輕人最嚮往的樂園,侯佳佑也心動了一陣子、想外出闖闖,但最後還是拗不過父親的堅持,僅從事機電工短暫時間,隨即返鄉擔任父親的助手。 絕地求生,嘗試新加工法 不過,花生產業並非永遠這麼平順,因應國際化腳步,台灣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員,農產品貿易自由化掀起傳統產業巨大的波濤,侯佳佑記得那段日子農民臉上憂愁的時候比微笑多,廉價花生仁大肆傾銷,國內花生數度瀕臨崩盤,農民血本無歸,賠錢賣花生的消息時有所聞,農業彷彿走到了黃昏。 此時接下家業、挑起花生經營重擔的侯佳佑備感壓力,望著許多叔叔、伯伯一輩子在田裡與塵土打滾,滿頭青絲已化為白髮,想換工作卻礙於年紀大,工廠或賣場老闆興趣缺缺,自己若接續收購花生及加工事業,花生產業能否看到春天,他毫無把握。 然而,絕地求生永遠是台灣農民展現強韌意志力的契機,為與進口廉價花生有所區隔,花生罐頭、花生醬、有機花生等各式各樣的產品相繼問世,侯佳佑所留意的卻是業界有人提出「蒸氣花生」的創意。 所謂「蒸氣花生」係藉由蒸氣的熱度炊熟花生,這項極具革命性的想法與侯家水煮花生的做法有些相似,侯佳佑心想,如果導入量產,應不致於「如行如隔山」,他私下進行試驗,發覺以蒸氣炊熟的花生不僅甜味完整保留,入口咀嚼,彈牙的口感更讓人印象深刻,侯家蒸煮花生的構想隱然形成。 儘管水煮或蒸煮都是透過水溫促使花生熟透,但侯佳佑一頭栽進,才了解這兩個領域仍存在極大差異,為降低成本、縮短花生蒸煮的時程,蒸氣花生勢必得準備一個夠大的密閉空間容納,但資金、技術哪裡來都是問題。 花費一年半,終嚐美麗果實 其次,侯佳佑粗略概算,蒸氣花生的成本較傳統水煮高出兩成,未來上巿後,消費者對其價位能否接受也必須考量,所幸商場的廝殺沒有沖淡農產界濃濃的人情味,侯佳佑在幾位熱心的同行協助下,實地參觀剛上線的蒸氣花生工廠,下定決心將水煮花生帶向頗具巿場潛力的蒸氣花生。 「電機是我的老本業,蒸氣鍋爐安裝、後續線路連接、維修均不需假手他人,無形中節省不少開銷」,侯佳佑操作大鍋爐時,不禁露出得意的神情。 端午節過後現採的新鮮花生,是最適合蒸煮的原料,侯佳佑手持搖控器,將重達一噸的花生倒入圓形大鐵桶,再由起重機降入酷似悶燒鍋的大鍋爐,鍋蓋慢慢闔上,一切彷彿沒有改變,但鍋內高達攝氏120度的蒸氣正從鍋壁四面八方噴出,經過45分鐘至50分鐘,當鍋蓋再度掀開,花生獨特的香味撲鼻而來,代表「侯家蒸氣花生」大功告成,短短不到一個鐘頭的製程,卻花費侯佳佑一年半的功夫、並吞下多次失敗的苦果才換來。 侯佳佑表示,剛開始,他對於蒸氣的掌握尚不清楚,經過一再試煉、從中汲取經驗,舉凡蒸煮時間、溫度、投入花生數量均得詳細計算,每次鍋蓋開啟是心情起伏最大的時刻,像是賭盅打開、輸贏立判,感覺如同玩起一場豪賭,不是慶幸看到成果,便是整鍋煮壞的花生得全部倒掉當成肥料。 加工原料來源嚴格把關 雖然成功順利到來,但侯佳佑卻感受不到出乎意料的喜悅,蒸氣花生如何保存同樣是一大學問,為解決這個問題,侯佳佑又跨入冷凍倉儲領域、研究低溫保鮮的技術,侯佳佑打趣表示,倘若冷藏處理不佳,「花生可能像煮熟的鴨子飛走了」。 侯佳佑一度將蒸熟的花生送入冷凍庫,以為已大功告成,只等著新台幣送上門來,不料隔天剝開外殼、花生內核竟然發霉,熟識的農民拿到這一批報銷貨、樂得省下不少肥料費,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發霉花生並未流入巿面;否則,蒸氣花生還沒上巿,招牌就先砸了。 侯佳佑絞盡腦汁找問題,想弄明白末端管理是哪個環節出了狀況,總算發掘箇中原因,「花生有外殼保護,蒸熟送入冷凍庫易將冷氣阻隔在外,密封塑膠袋也降低花生核受溫,核心無法接受足夠冷氣,時間一久自然發霉」。 經調降冷藏溫度、同時在包裝塑膠袋打洞,侯佳佑終於排除最後一道障礙,意味著侯家蒸氣花生距離量產上巿的日期愈來愈近,為確保消費吃到嘴裡的花生美味而安全,侯佳佑對原料來源採取嚴格把關,堅持只有飽滿、圓潤的花生才能蒸煮出最佳的口感。 花生產業找到新契機 蒸氣花生首度推出,依舊藉由小販的吆喝、在傳統巿場、村落之間零售,消費者對於蒸氣花生的反應極為熱烈,侯佳佑得知第一批花生約半天光景即銷售一空,相當高興,還有不少消費者根據包裝帶上的電話主動訂購,甚至逢年過節,六腳鄉的蒸氣花生也成為返鄉遊子伴手禮的最佳選擇。 或許時來運轉,蒸氣花生仰賴消費者的口碑宣傳,許多遊客來到六腳鄉,無不設法買包回家解饞,侯佳佑的加工廠正位於六腳鄉外環道旁,斗大的招牌成了醒目的地標,吸引遊客絡繹不絕前來。 蒸氣花生的知名度迅速打開,侯佳佑認為,花生產業已經找到新契機,期間他曾想過將不同品種的花生也納入蒸氣花生的原料,豐富產品特色並照顧更多農民,但經過試驗,卻只有俗稱「花仁」及「黑金鋼」的品種較適合蒸煮。 侯佳佑表示,花仁、黑金鋼加工後,口味大致上沒有太大差異,但黑金鋼豆核的薄膜經蒸煮容易褪色,將外殼染成暗黑色,賣相欠佳,消費者接受度低,因此目前蒸氣花生的品項僅侷限於花仁。 幫助農民,不再找不到工作 產品通路穩定了,貨源供應能否持之以恆也很重要。侯佳佑表示,台灣花生一年分春、秋兩個產季,南部春天產期為1至3月、秋天則是6到10月,中間有好幾個月的空窗期,若提前收購花生庫存,又得預防豆子發芽,如何確保貨源不虞匱乏,是侯佳佑面臨的另一項挑戰。 此時,平時蒸煮花生的大悶鍋成了幫手,侯佳佑將打算庫存的花生分批送入鍋爐中,蒸到半熟階段即打包放在冷凍庫保存;侯佳佑指出,經過初步處理的花生不僅不會再發芽,儲藏期限也較久,日後加工時間並大幅縮短。 侯佳佑的農產行成立迄今,有十多位農民長期配合供應貨源,侯佳佑最感欣慰的是,這些叔叔、伯伯如今不需要煩惱找不到工作,農村人口高齡化的隱憂卻未曾改變,侯佳佑表示,這群認真的農民年紀最輕的是「五年級生」,大部分均年屆花甲,持續從事耕作,對體力是一大考驗。 從小到大,經歷數十年傳統產業興衰,侯佳佑總覺得花生是台灣極具前景的農產之一,過去輝煌時期,六腳鄉農民經常供應原料給食品業者,將台灣花生加工商品賣到全球各地,證明本土花生品質絕非廉價進口貨所能取代,所欠缺的只是年輕人的創意與行銷。 將蒸氣花生銷往國際是侯佳佑的夢想,目前遭遇的瓶頸是運送過程如何維持攝氏零下18度的溫度,避免產品變質、發霉,但侯佳佑知道,光靠其個人力量很難達成,期待許多旅外的年輕村民能夠返鄉,與他一起圓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