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植物到臺灣稀有種栽培 嘉義樹木園重新出發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轄下的嘉義樹木園自民國108年起配合林業試驗所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工作,開始進行園區相關整建與稀有植物的收集、栽培與展示工作,園區內除保留原有種類豐富的外來樹木外,也將規劃種植臺灣稀有植物,如水社柳、臺灣紅豆樹、海南草海桐、老虎心等,以提升嘉義樹木園之歷史意義與植栽特色。此外,園區內有著全臺現存最大棵的單子紅豆與巴西橡膠樹,以及全臺最早引進的肯氏南洋杉等,值得民眾探索尋寶。
圖1建築A將作為展示功能使用

圖2建築B將作為管理中心使用

圖3建築C將作為遊客中心使用

圖4園區淺山地形,水源不斷,呈現森林感

圖5大葉桃花心木板根區

圖6多樣木材所設置之解說牌

圖7園區巴西橡膠樹老樹

圖8園區柯柏膠老樹

圖9園區柚木老樹
林試所說明,因園區現有栽種樹種九成以上均為外來樹種,引進地區以東南亞、熱帶亞洲、澳洲、非洲、南美洲、中美洲為主。目前園區正進行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整建工作,一方面整修日據時代之舊有木造建築,另一方面新規劃一區作為臺灣稀有種之栽種與展示空間。透過整建早期具有歷史意義的木造建築,同時將臺灣中南部地區稀有物種在園區進行展示栽種,未來將可呈現:棋盤腳、芙蓉菊、水社柳、臺灣紅豆樹、海南草海桐、象牙樹、黃毛榕、老虎心與早田氏鼠尾草等本土珍稀植物的展示栽植,讓民眾可實際觀察物種實體,進一步瞭解臺灣稀有物種保育現況,深具教育與保育意涵。
林業試驗所曾彥學所長指出,嘉義樹木園為全臺灣外來引進樹種的重要據點,園區每天入園人數約3,000至4,000人,每年高達約120萬人次造訪嘉義樹木園。園區除外來樹種外,亦具有許多特色,包含不同類型步道系統(碎石步道、木棧道、木橋梁、仿木步道、透水磚步道)、多樣化木材利用(木構造建築、木製解說牌、木橋梁)、園區特色植物景觀(巴西橡膠樹群、板根植物群、水生生態池)及老樹景觀(單子紅豆、柯柏膠、大葉桃花心木、肯氏南洋杉、柚木、巴西橡膠樹),很值得民眾細細探索。
曾所長並指出,嘉義樹木園還具有多項全臺樹木獨有特色,如單子紅豆與巴西橡膠樹為全臺現存最大棵;巴西橡膠樹群為全臺數量最多;肯氏南洋杉為全臺最早引進的一批母樹;以外來樹種為主題入園人數最多之園區;全臺使用外來木材作為設施展示最多之園區等。園區內保存多樣獨具特色的植物瑰寶,未來將規劃搭配園區新增的臺灣中南部稀有種展示區展現,藉由各項園區特色,讓民眾能深度探索嘉義樹木園,提升園區設立宗旨,達到樹木引種試驗研究之推廣效益,並希望能為當地打造出美好的植栽保育環境,提升民眾生活環境品質。
撰稿人:中埔研究中心 蔡景株 助理研究員
電話:05-2311730分機230
E-mail:cybg@tfri.go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