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果樹-印度棗

  
項目符號 常綠果樹
項目符號 木瓜
項目符號 印度棗
項目符號 百香果
項目符號 枇杷
項目符號 柑桔
項目符號 香蕉
項目符號 荔枝
項目符號 草莓
項目符號 番石榴
項目符號 椰子
項目符號 楊桃
項目符號 鳳梨
項目符號 蓮霧
項目符號 龍眼
項目符號 檬果
項目符號 釋迦
項目符號 落葉果樹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基本資料
防治曆
網室栽培
新品種
新品種

印度棗新品種「台農1號」

  印度棗之適應性廣,能耐熱亦耐較低之氣溫,惟不喜陰濕也忌霜害,適合於乾燥地區如本省南部栽培。對土壤之選擇不嚴,以土壤pH6.0-6.5、排水良好之砂質土為最適。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與屏東縣鹽埔鄉高朗村農友黃全和父子共同合作選拔印度棗新品種「台農1號」,經新品種命名審查委員會於87年12月22日正式通過命名,本品系由高朗一號品系之芽條變異而來,本品種屬早生品種,樹勢較高朗一號強健,花期長,正常花比例高,產量穩定。果實碩大,平均果重130公克,呈扁長四方型,肉質細脆多汁、風味好,平均糖度13.4°貯藏性佳。唯嫁接成活率略低,栽培管理不當易生珠粒果,水份若供需不均,部份果實果肩部略有裂果現象等缺點,但上述缺點可藉由選擇良好接穗、適當嫁接期、採用異系統品種為授粉樹及適當的水分管理加以克服。本品種可能取代高朗一號品系,目前正由本所大力推廣中。

  印度棗俗稱棗子,屬鼠李科,與中國棗為同屬不同種之作物,原產於印度、錫蘭,亞洲南部、非洲及澳洲等地亦有野生種分布。本省何時引進種植巳無從稽考,日據時代曾自印度引進品種,在臺北士林園藝試驗所種植,結果並不理想,於是漸次南移至高雄的大社地區種植,由於風土氣侯條件適合,逐漸蔚成南部地區重要經濟果樹之一,目前以高雄的燕巢、大社、田寮、阿蓮、岡山及屏東鹽埔、里港、高樹等地區栽培最廣,彰化、嘉義、台南及台東地亦有少面積栽培。

  印度棗自有經濟生產至今僅四十幾年歷史,但產業發展快速為本省果樹種類中所少見,目前栽培面積約1846公頃,唯自高朗一號(五十種)品系種發現後,印度棗栽培上有了重大變革,原本多品種市場漸趨於單一化,尤其近幾年來市場佔有率更高達95%,由於產期過於集中,供需不均之弊端逐漸浮現,因此有必要以多樣化品種分散產期。本所為解決這個問題,並配合政府果品精緻化政策,於民國八十年間與屏東縣鹽埔鄉高朗村農友黃全和父子合作,共同選自高朗一號芽條變異之品系進行嫁接觀察,於八十一至八十二年間進行芽條變異穩定性觀察,認為其性狀表現極為穩定,於是在民國八十三至八十四年進行品系比較試驗,並於八十五至八十六年間在鹽埔及大社等產區進行區域試驗,試作果品深受產銷雙方喜愛,於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複審通過正式命名為印度棗台農1號,並以發現地高朗村及品系編號為商品名,稱為高朗二號(簡稱高二)。

品種特性:

一、 生長勢強健,結果新梢剌短且少,易栽培管理。
二、 果實大小:果實碩大,呈扁長四方形,特級品比例高,約佔出貨量50%以上,經濟效益高。
三、 果實品質:果肉質地細脆,甜中帶微酸風味佳。果皮翠綠,貯售性佳。
四、 產量:結果穩定、果實碩大,單株產量較對照組多約9.5%。
五、 產期:為早生系統,結果早,較高朗一號約提早二週左右著果,採收期長,較對照組約延後一週結束。

栽培注意事項:

一、 為提高嫁接成活率,取用之接穗以枝條飽滿者為佳,嫁接期最好於二至三月間行之,避免在雨季嫁接。
二、 果園中配置異系統授粉樹,以穩定產量產減少珠粒果的發生。
三、 對鉀、鎂及硼等元素的需要量較高,以少量多次施用為佳。
四、 本品種果皮色為翠綠色,採收成熟度以八分熟左右品質最佳。

推廣展望:

  目前台灣印度棗栽培仍以高朗一號為主,品種單一化產期過集中影響供需價格,「台農1號」新品種屬早生品種,開花早、花期長,即為克服產期過於集中缺點所育成,且本果實碩大品質優良,將來推廣後能為印度棗市場帶來新契機。

 

台農1號印度棗果實

 

台農1號果實(圖左)
高朗1號果實(圖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