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新品種台農18號之選育
為發展台灣鮮食鳳梨品種,期選育葉緣無刺果實適中,肉質細緻,糖酸比高,風味佳等優良特性之品種,使未來鮮食市場品種多樣化、品質高級化、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增強市場競爭力。本所嘉義分所,繼民國87年育成台農17號後,又經由雜交育種方法選育台農18號,商品名為「金桂花」鳳梨。
台農18號係於民國67年3、4月鳳梨開花盛期以正常開英做母體,/(A)/做父體進行雜交,計20株(果),共收穫種子9,040粒,隨即於同年10月播於水苔為材料的缽中,並置於溫室培養,經3個月發芽株數為3,663株,發芽率達40.5%,播種後半年苗高約3公分時再移植於網室苗床。至民國69年10月苗高約30公分時移至田間定植。每次移植時將葉緣有刺之苗淘汰。實生苗在田間培養至結果,經調查選拔,初步選出優良個體15株(果),並採集種苗85株,再經民國71/73年期、73/75年期、75/77年期、77/79年期等四期(代)的複選及種苗繁殖結果,在79年選出優良品系C67-6-740。並於民國80~82年進行品系比較試驗,民國84~88年進行區域試驗,於本(89)年5月5日獲農委會作物新品種命名審查委員會評審通過,正式登記命名為台農18號,商品名「金桂花」。
品種特性:
一、 |
平株高72.7公分,葉長77.3公分,葉寬5.0公分,葉片數36.4,葉片先端具微刺,葉緣無刺,葉片表面綠色,中軸稍呈暗紅色。 |
二、 |
平均果重1.48公斤,果實圓錐形。小果(果目)數237.0個。果皮青綠,成熟時轉為鮮黃色。 |
三、 |
果皮簿,花腔(芽眼)淺。果肉黃或金黃色,質細緻,纖維粗細中級。平均糖度14.1°Brix,酸度低0.39%,糖酸比38.7,具桂花香味。 |
四、 |
冠芽1枚,裔芽1.3枚,吸芽2.5枚。 |
品種優劣點:
一、 |
優點 |
|
1.
早熟早產。
2. 果大,肉聲果率高,故產量高。
3. 果皮薄,花腔(芽眼)淺。
4. 果實無論肉聲或鼓聲,品質相同。
5. 糖酸比高,品質佳,具桂花香味。
6. 果肉黃色或金黃色,對消費者較具誘惑力。 |
二、 |
劣點 |
|
1.
六月以後風味漸變淡,口感較差。 |
栽培要點及應注意事項:
優良品系C67-6-740之栽培管理可比照一般品種,但仍宜注意下列事項:
一、 |
適當收穫期為3-5月,故宜於9~11月栽植,翌年9月15日至10底催花。 |
二、 |
果實較耐日晒,故3、4月採收者,果實生長期可免防晒措施,但5月生產之果實務須適當防晒,否則仍會發生日燒果。 |
三、 |
果實生育期勿噴施植物生長素(荷爾蒙),以免降低品質及產生病果。 |
四、 |
青皮黃果(肉聲果)率高,採收時須配合指頭彈打果實發出聲音判定成熟否。 |
五、 |
種苗繁殖可利用冠芽、裔芽、吸芽、塊莖芽,此外亦可利用老莖切片及冠芽葉插加速繁殖。 |
推廣展望:
本省鳳梨產業原以加工製罐外銷為主,惟罐頭食品工業係勞力密集產業,早年在國內經濟起飛階段,由於國內農產豐盛,勞力充沛,給予罐頭食品工業良好的發展背景,曾經在外銷市場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為國家賺取許多外匯。近年來台灣已漸進入工商業社會,農業人口減少且老化,使生產成本增高,所以原料供應量少,價格昂貴,再加上人工缺乏,工資上漲,致使罐頭生產成本比國外高昂而無法與之競爭,終於無法生存。幸好農政單位早做因應策略,輔導產業轉型,推廣栽培鮮食品種台農4、6、11號,並重視高品質鮮食品種的開發,始有近年來台農13、16、17號相繼育成推廣,造就今日台灣鳳梨產業由昔日的「罐頭外銷為主,內銷為副」的狀況,順利成功的轉變為今日的「鮮食內銷為主,外銷為副」之產銷型態。展望未來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而開放外國水果進口,本省鳳梨產業再一次面臨衝擊,因應此種變化減少衝擊的影響,惟有朝向鮮食鳳梨發展,使品種多樣化,品質高級化,以滿足市場消費需求,增強市場競爭力。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經由雜交育種方法選育優良品種台農18號。本品系由於抗病力較強,耐貯存,果大產量高,果皮薄,肉色金黃色,質細緻,具桂花香味,適合3~5月生產。今後本省鳳梨鮮食品種將再增加一種,對於不久將來加入WTO而開放水果進口後,增強本省鳳梨競爭力幫助甚鉅。
|
|
|
鳳梨新品種台農18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