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條病
白葉病
赤斑病
赤腐病
枯條病
根部寄生性線蟲
黑穗病
矮化病
葉枯病
嵌紋病
鳳梨病
褐點病
銹病
露菌病
|
葉枯病(Leaf
blight)
病原菌:Leptosphaeria
taiwanensis
病徵:
被害甘蔗葉片初期產生淡紅色小斑點,偶呈黃色或淡白色,然後沿葉脈向兩端延伸呈紡錘形病斑,其色澤因品種不同而異,呈紅色、赤褐色或淡黃色等。甘蔗被害後生育受阻,病莖細小,嚴重時葉片佈滿病斑,引起葉片早期枯死,感染品種葉鞘上亦有病斑出現。(1996植保手冊第481頁)
發病生態與時期:
枯死病葉上產生子囊殼及柄子殼,遇水則釋放出子囊胞子及柄胞子侵害健株,但柄胞子為本病主要傳染源。柄胞子發芽後主由氣孔侵入危害,其侵害週期約為兩週。一般以4月至9月間為本病之發生盛期。
防治方法:
一、 |
發病嚴重地區,選栽抗病品種避免種植F154、F157、F160、F165、ROC3、及ROC4等易感染品種。 |
二、 |
發病甘蔗生育期間,盡可能剝除枯葉,而蔗園於採收後,應儘速燒燬枯葉。 |
三、 |
小甘蔗發病初期用夏油、免賴得或貝芬替1,000倍,每隔二星期噴施一次,至發病輕微為止。 |
|
(1996植保手冊第481頁)
|
甘蔗葉枯病病徵
(王次男,1990,臺灣農家全書植物保護專輯第42頁) |
|
甘蔗葉枯病病徵
(王次男,1988,臺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彩色圖鑑第71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