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條病
白葉病
赤斑病
赤腐病
枯條病
根部寄生性線蟲
黑穗病
矮化病
葉枯病
嵌紋病
鳳梨病
褐點病
銹病
露菌病
|
褐點病(Brown
spot)
病原菌:Cercospora
longipes
病徵:
葉片初期產生紅褐或黑褐色小斑點,以後斑點逐漸發展為1~5公厘,寬0.3~2公厘之病斑,顏色依舊。發病嚴重時,葉片上密佈病斑,中肋及葉鞘亦被感染。病斑稍呈紡錘形或橢圓形,具黃暈但有些則不明顯,大小甘蔗均可被害。
發病生態與時期:
一般病葉上可形成分生胞柄及分生胞子。分生胞子為本病之傳染源,於潮濕季節大量產生並藉空氣飛散傳病。其發病之濕度要求比其他葉部病害如葉枯病、葉燒病為高,東部花蓮蔗區自12月至翌年4月為雨季,故這期間為其發生盛期,而西部因發生面積不大且氣候條件與東部不同,故其發生與蔓延的情形有待繼續觀察,但在6~10月之雨季,仍應密切注意。
防治方法:
一、 |
選擇抗病品種:如F
156、F 158、F 164、F 165及ROC等品種較為抵抗。 |
二、 |
甘蔗於收穫後燒燬枯葉,以減少其傳染源。 |
三、 |
甘蔗生育期間,可用萬力、巴斯丁等藥劑1000倍液,每隔半個月噴施一次,至發病輕微為止。 |
四、 |
新發生地區,如面積不大,隨即剝除病葉燒燬並以藥劑即行防治之。 |
|
(王次男,1987)
|
甘蔗褐點病病徵
(王次男,1988,臺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彩色圖鑑第72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