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粉蝨(Citrus
spiny-blackfly)
學名: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
生態習性
每年發生4~6代,以老熟幼蟲在葉背越冬,來春化蛹。成蟲於春芽萌發期羽化,隨之交尾,次日即在嫩葉之下表產卵,雌蟲可產卵4~55粒,卵期11~27天。卵粒在葉表排成弧形,卵孵化後,若蟲就近固著在葉背吸食,終生不再移動,幼蟲脫皮3次,經17~90天後化蛹,蛹經7~34天羽化為成蟲。成蟲白天活動,但飛翔力較弱,常群聚在茶叢內葉片背面,受驚擾時,群起飛翔。
形 態
卵: |
大小約0.19x0.99mm,呈黃棕色,長形略彎曲,兩端尖,基端有短柄,插入葉背氣孔內。 |
若蟲: |
體型隨發育程度由細長而轉為橢圓形,且背面隆起,體周圍分泌有白色腊質物,且隨齡期增加而增多。 |
蛹: |
蛹殼黑色有光澤,橢圓形,兩側邊緣有刺,周圍一圈白色腊環明顯。 |
成蟲: |
雌成蟲複眼桃紅色,觸角呈鞭狀,胸部背板黑褐色,前翅為灰紫褐色,翅緣有七個白色斑點,後翅淡紫色,無斑紋,足淡黃色,腹部橘紅色。雄成蟲與雌成蟲相似,唯體型較小,翅為灰褐色有白斑,腹部為淡橘黃色,尾部有長長的刺。雌成蟲體長約1.4mm,雄成蟲約1.0mm。 |
危害狀
各期蟲體均固著於葉下表,刺吸葉部養液,同時分泌大量蜜露,發生多時,葉片上滿佈刺粉蝨,使葉片上表或枝條上落滿多量蜜露,誘生煤病,寄主枝葉變黑,阻礙光合作用的進行,樹勢變得衰弱。
防治方法
茶園通風良好可減少為害,故管理上宜注意通狀況。
(蕭素女提供)
|
|
|
刺粉蝨
(蔡竹固、黃啟鐘,嘉義高山茶病蟲害及其防治圖19) |
|
為害狀
(蕭素女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