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粉蝨
(Citrus spiny-blackfly)
學名: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 生態習性:
成蟲、若蟲群棲嫩枝梢危害並分泌蜜露,誘引螞蟻及誘發煤病。成蟲頭、胸呈褐紫色,腹部呈黃色,前翅有七個紫褐色斑紋,產卵於葉背,卵黃色。若蟲黑色體,周圍生有刺毛及白色蠟狀物。一年發生四至六個世代,以若蟲期越冬,春季化蛹,春芽萌發期,產卵於嫩葉背面。
發生時期:
本蟲生長於玫瑰葉片背面,遇乾旱季節,容易大量繁殖。 為害狀:
群聚取食刺吸葉片,大量發生時,造成葉片褪色、捲曲或萎縮並造成煤污病影響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使植株衰弱、枯死,並且傳播毒素病。 防治方法:
一、 |
設施內乾燥高溫環境適合粉蝨繁殖,發生較為嚴重。新苗移入時須仔細檢查,避免擴大為害。
|
二、 |
花圃附近避免種植柑桔及梨樹引發刺粉蝨而相互傳染。
|
三、 |
清除不必要的雜草,減少粉蝨孳生。
|
四、 |
黃色黏板對粉蝨成蟲具誘捕效果,減少噴藥增加天敵對害蟲之壓制。
|
五、 |
發生為害嚴重時施用50%馬拉松乳劑800X或50陶滅蝨可濕性粉劑1000X,每7~10天施用一次,連續施用1或2次,噴藥時須噴撒於葉背,布芬淨對若蟲有抑制效果。
|
刺粉蝨
(楊秀珠,1998,玫瑰病蟲害及栽培管理第155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