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點葉蹣
(Two-spotted spider mite)
學名: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蔬菜篇,第155頁。台中。229頁。)
生態習性:
二點葉蹣成蹣秋冬季節赤紅或暗紅,春夏季節綠色背有黑色斑點數個,冬季成蹣常成群聚集樹皮縫隙間越冬或遷移至雜草上繼續為害。成蹣及若蹣均危害植株之葉背尤以老葉之密度較高,以口器刺吸汁液,生長及繁殖極迅速,猖獗時葉上同時可聚集無數蹣體、卵、脫皮及排泄物,極為髒亂。本性喜棲居於葉背取食產卵,棲群密度高時會形成細小絲狀物,由於體型小,可經由風力遷移,所以全省有適當寄主處均可能發生。此類蟲怕雨、喜乾燥,因此連續乾旱常導致嚴重發生。扁蒲生育中、後期發生較嚴重。
形態:
卵: |
球形,初產卵之殼尚軟,略呈混濁之灰白色,卵殼隨即硬化,光澤晶瑩,漸呈半透明狀,卵內胚胎發育近完熟時,可呈兩紅色眼點,卵色漸經黃色而轉橙紅色。 |
幼蹣: |
足三對,初孵化時體呈淡紅色,取食後隨即轉變為綠色,漸由淡綠色而至深綠色。體背兩側各具一深色斑點。 |
前若蹣: |
具四對足,體背兩側各具一深色斑點。較幼蹣體大,此期無法區分性別。 |
後若蹣: |
具四對足,體背兩側各具一深色斑點。軀體較前若蹣為大,此期個體與成蹣相近似,僅在大小及生殖器上可區分。雌雄個體能加以分辨,雌性個體呈橢圓形;雄性個體呈盾形,前寬而後窄。 |
靜止期: |
包括若蛹、後蛹及終蛹三靜止期。其中若蛹靜止期乃自三對足之幼蹣轉變為四對足之前若蹣之時期。各靜止期之初期皆呈綠色,隨即逐漸轉變為黃綠色。前二對足向前伸,末端向下彎曲;後一(或二)對足則向後直伸。脫皮時,外皮自前中胴體部與後胴體部之間橫裂,先後退蛻前半身,然後身體向前蠕動,使後半身脫出。 |
成蹣期: |
初脫出之雌性成蹣體呈淡綠色,體背左右兩側各具一大形深色斑點。體色有逐漸加深現象,可由綠色變為墨綠色,至死亡時變為黑色。初蛻出時身體較小,後隨身體逐漸壯大,大小可達初期的1.5倍,但至產卵後期,身體又趨瘦小。 |
(林鳳琪、陳文華。1995。
台灣農家要覽(三)農作篇,415頁。葉瑩編。)
危害狀:
受害葉片上呈現許多灰白色斑點,密度高時可甚致葉片黃化及脫落,導致廢耕。
(陳文雄、柯勇。1999。葉菜類-大蒜。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葉42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防治方法:
一、 |
葉蹣多產卵棲息活動於葉背,因此噴藥時應將藥液均勻噴至葉背,且霧粒要細,用水量要足。另為避免抗藥性之發生,藥劑應輪流使用。
(劉達修、羅幹成。1995。台灣花卉害蹣彩色圖說,第29頁。) |
二、 |
在扁蒲上目前無推薦藥劑防治本蟲,可試用: |
|
藥劑名稱 |
每公頃
使用量 |
稀釋倍數(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1%密滅汀乳劑
(Milbemectin) |
0.5-1.0公升 |
1,500 |
害蹣發生時開始施藥,每隔7天施藥一次。 |
1.採收前3天停止施藥。
2.具輕度皮膚刺激性,對水生物劇毒性,勿使用於「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及「飲用水取水口一定距離內之地區」。 |
35%芬佈克蹣可濕性粉劑
(Fenbutatin-oxide + Dicofol) |
2公斤 |
500 |
|
採收前7天停止施藥。 |
(陳文雄、柯勇。1999。葉菜類-大蒜。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葉44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
|
|
|
三、 |
除推薦之防治藥劑外,偶而噴施尿素200倍、醋200倍或某些魚製品副產物之植物營養液於葉背亦有佳效,唯應注意是否有藥害情形。
(劉達修、羅幹成。1995。台灣花卉害蹣彩色圖說,第29頁。) |
四、 |
天敵方面: |
|
(一) |
真菌類:蟲霉目中之Entomopthora、Cladosporium、Hirsutella等屬在高濕高溫環境下蔓延甚速,對葉?具有強大之抑制作用。 |
|
(二) |
捕植蹣天敵: |
|
|
1. |
捕植蹣:法拉西斯捕植蹣、加州捕植蹣、溫氏捕植蹣、智利捕植蹣。 |
|
|
2. |
草蛉:基徵草蛉、安平草蛉。 |
|
|
3. |
瓢蟲:羅氏小黑瓢蟲。 |
|
|
4. |
薊馬:六點薊馬、四點薊馬。 |
|
|
5. |
隱翅蟲:小黑隱翅蟲。 |
|
|
6. |
癭蠅:西方癭蠅。 |
|
|
7. |
花樁象:小黑花樁象。 |
|
|
(劉達修、羅幹成。1995。台灣花卉害蹣彩色圖說,第33-41頁。) |
|
|
|
二點葉蹣雌成蟲 |
|
密度高時有結網現象 |
(羅幹成,1987,興農227期封面) |
|
(劉達修編,1995,台灣花卉害蹣彩色圖說
第16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