銹病
赤銹病
(Brown
rust)
病原菌:Puccinia recondita Roberge f. sp.
tritici Eriksso
黃銹病 (yellow rust)
病原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endorp
黑銹病 (Black rust)
病原菌:Puccinia graminis Persoon f. sp. tritici
Eriksson et Henning
病徵:
赤銹病: |
初期在各表面形成不規則赤褐色病斑、散生。其孢子堆而後膨大,在成熟時,破壞表皮由其中飛散赤褐色粉末(夏孢子),邊緣形成暗黑色、粒點,稍膨大,長橢圓形之病斑(冬孢子堆),但表皮並不破裂。 |
黃銹病: |
初期由葉脈或稈上,連生黃色小斑點,形成縱走長條斑,其後稍呈膨起。帶鮮黃色,到成熟時破壞表皮,由內部飛散黃色粉末(夏孢子)。病勢繼續擴展,則全葉為橙黃色之銹粉所被覆,葉片枯死。末期病斑上可見連續之黑色小點,此為冬孢子堆。 |
黑銹病: |
在稈表面,初散生圓形或長形銹色斑點。後互相癒合呈暗黑色線狀條斑。前者為夏孢子堆,後者為冬孢子堆。兩者至成熟時,表皮破裂飛散粉末。夏孢子呈銹色,冬孢子呈黑褐色。 |
傳播途徑:
銹病病原菌在臺灣之生活史及傳染情形目前尚欠了解,臺灣栽培小麥地區,每年均發生危害。
防治方法:
藥劑名稱
|
每公頃每次施藥量
|
稀釋倍數(倍)
|
施藥方法
|
注
意 事 項
|
79%芬普福乳劑
|
0.4公升
|
2000
|
開始發病時應立即施藥,以後每隔10天噴藥一次。
|
1.
本藥劑試驗時加展著劑出來通CS-73000倍。
2. 收割前14天停止施藥。
如病勢嚴重,而麥粒尚未成熟時,應作第三次施藥
|
(1998植物保護手冊第12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