銹病 普通型銹
病
(Common maize rust)
病原菌:Puccinia
sorghi Schw.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114頁。台中。412頁。)病原生態:
夏孢子發芽後由氣孔侵入,16~23℃最適發病,但必須有游離水和夏孢子才會發芽。每年秋天到次年春天是發病季,玉米任何生長期均被感染,但幼苗比成株易受感染。夏孢子靠風和雨水等散佈,造成重複感染與流行。夏孢子在室溫大約1個月即死亡,但低溫可保存數月。文獻記載黃花酢醬草為其中間寄主,本省亦有此寄主;由於本省終年均有玉米栽培,因此有可能以夏孢子或菌絲之形態在組織中殘存。
(葉忠川。1989。玉米病害。台灣農家全書,第169頁。行政院農委會。台北。263頁。)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115頁。台中。412頁。)
病徵:
病斑多見於葉片,但葉鞘及苞葉也會感染。夏孢子堆生在葉片表皮下,為小圓形到細長形,初期為植物表皮所覆蓋,但幾天後即破裂,破裂後產生咖啡色粉末狀之夏孢子,附在病斑之寄主植物的表皮很容易用肉眼看到,發病後期若遇低溫就會形成深褐色到黑色之冬孢子堆,冬孢子堆成開敞狀,為病菌之有性世代,幼苗期之感受性比成株大,但田間發生在開花期以後比較嚴重。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114頁。台中。412頁。)
南方型銹病
(Southern corn rust)
病原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114頁。台中。412頁。)病原生態:
發生生態與普通型相似,但適於發病的溫度略高,以27℃最適宜。困本省幾乎終年種植玉米,所以病菌的夏孢子很容易綿延不斷,且目前的栽培品種都缺乏抵抗性,因此它是目前玉米最主要的葉部病害之一。春作五月後本病漸次發生,如田間有寄主植物繼續存在,本病可能延續至年底。
(葉忠川。1989。玉米病害。台灣農家全書,第169頁。行政院農委會。台北。263頁。)
(曾清田。1999。果菜類-玉米。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果46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病徵:
病斑亦多在葉片,但比普通型密集,為小圓形非細長形,直徑0.2~0.5公厘,金黃色而非咖啡色,破裂後也是產生銹色之夏孢子,因為病斑較小,所以附在病斑之植物表皮比較不易察覺,發病後期若遇低溫也會形成黑色之孢子堆,但冬孢子堆非由夏孢子堆轉換而成,而是新形成的散生在夏孢子堆附近,而且必須要到後期成熟時才會打開。幼苗期即會被感染,但多發生在生長中後期,春作間種玉米,一般在4月以後開始發生。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114頁。台中。412頁。)
防治方法:
一、 |
栽培抗病品種。
(葉忠川。1989。玉米病害。台灣農家全書,第169頁。行政院農委會。台北。263頁。) |
二、 |
藥劑防治:
藥劑名稱 |
每公頃每次
施藥量 |
稀釋倍數(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11.8%護汰芬水懸劑
(Flutriafol) |
0.5公升 |
2,000 |
發病初期開始施藥,以後隔10天施藥一次,共施藥四次。 |
1.加展著劑「來著通(TRITON)」3000倍。
2.採收前6天停止施藥。
3.對皮膚具強刺激性。 |
45.5%待普利乳劑
(Difenoconazole+
Propiconazole) |
0.2公升 |
5,000 |
自發病開始時施藥一次後,每隔7至10天再施藥一次,連續二次,計施藥三次。 |
1.採收前9天停止施藥。
2.施藥時藥液須均勻噴施於葉片上下兩面。
3.具強皮膚及眼刺激性。
4.對水生物具毒性。 |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115頁。台中。412頁。) |
|
|
|
普通型銹 |
|
南方型銹病 |
(葉忠川,1990,台灣農家全書第29頁) |
|
(葉忠川,1990,台灣農家全書第29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