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蝸牛
(Asian tramp snail)
學名:Bradybaena
similaris Ferussac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297頁。台中。412頁。)
危害狀:
扁蝸牛取食陸生蕹菜的幼芽、幼葉,亦分泌黏膜阻礙光合作用,其排泄糞便污染葉片,影響植物正常生理活動之進行,也降低商品價值。
寄主範圍:
扁蝸牛為雜食性螺類,可取食蕹菜、甘藷、蘆筍、甘藍、花椰菜、萵苣、芹菜、四季豆、南瓜、辣椒、非洲菊、康乃馨、雞冠花、百合、萬壽菊、薄荷、蘭花、棕櫚、鳳梨、葡萄、枇杷等。
發生生態:
扁蝸牛的成蝸貝殼呈扁球形,雌雄同體,異體受精,交配及產卵多在夜間進行,產卵前先以頭或腹足掘穴,再將卵產於穴內,卵粒間以黏液黏聚成塊,每塊卵數約20粒。卵期夏季9~26天,冬季30~60天。每天4~11月為其活動季節,12月至翌年3月以靜止狀態越冬或甚少活動,其活動隨溫度及雨量之增加而漸趨增加。夏季乾旱或酷暑時,或冬季乾旱低溫時,扁蝸牛隨時隨地可進入靜止狀態,其肉體縮入殼內,在殼口形成一層白色半透明之臘質薄膜與外界隔離。取食及活動主要在夜間進行,下雨時即使在白天亦可發現其爬行取食為害。
防治方法:
一、 |
栽培防治:清除田區外緣的雜草,減少扁蝸牛食物的來源。田間整地時儘量作到平整,以減少扁蝸牛白晝隱匿的棲所。 |
二、 |
生物防治:陸生性營火蟲如台灣窗螢(Lychnuris
analis Fabricius)、台灣山窗螢(Lychnuris
praetexta E. Olivier)之幼蟲會取食扁蝸牛;自夏威夷引進的玫瑰蝸牛(Euglandina
rosea Fer.)亦會捕食扁蝸牛。 |
|
|
|
扁蝸牛螺體 |
|
|
植物保護技術專刊系列4(蕹菜),P3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