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果樹-印度棗

 
常綠果樹
木瓜
印度棗
百香果
枇杷
柑桔
香蕉
荔枝
草莓
番石榴
椰子
楊桃
鳳梨
蓮霧
龍眼
檬果
釋迦
落葉果樹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小白紋毒蛾
台灣黃毒蛾
盲椿象
星天牛
粉介殼蟲
柑桔葉蹣
葉蟬
柑桔葉蹣

學名:Panonychus citri (Mc Gregor)

生態習性
  
每年發生數十代,終年為害,可寄生於葉之上下表皮,尤其在溫暖乾燥的氣候或靠近柑桔園,越易發現,雌雄蹣交尾後,雌蹣多產卵於葉背主脈兩側及葉柄嫩枝及果面等處,每天產卵2-3粒。
  成蹣壽命約18天,完成一代約需21-35天。一般雌蹣在第三次脫皮前之靜止期,雄蹣即等候其旁,待雌蹣脫皮隨之即與之交尾,交尾時雄蟲在雌蹣之下方,交尾後即可產卵,每日約可產卵2、3枚,一年可產30~40粒。
  卵多產於葉下表之主脈兩側葉柄或嫩枝條上,每年發生25~30代;其族群密度常在2~6月間和10~12月間出現二明顯高峰,7~9月的颱風季節密度較低,但颱風較少的年份,密度仍然甚高。(台灣農家要覽策劃委員會編輯委員會 1980 台灣農家要覽下冊 豐年社台北市)

形態
  成蹣體呈卵圓形,紅色至紫紅色,背部刺毛基部突起,呈灰白色,足4對,體長約0.5 公厘。卵紅色,有光澤,球形,稍扁,由先端放射出10~12條絲質卵柱,附於卵的四周,卵直徑約0.13公厘。幼若蹣形似成蹣,體長0.2~0.3公厘。

為害狀
  雌蹣產卵於葉之中脈基部、兩側、葉柄、嫩枝、果面,卵孵化後若蹣、成蹣食害葉片,被害處葉綠素消失,變成褐色或紅褐色,葉片轉成黃色,終至落葉,為害果實時,於果面產生粗糙褐色疤痕,影響品質甚大。

發生時期
  於9~10月氣候轉為乾旱時,其葉蹣族群密度始逐漸增加,至十二月間達高峰。

防治方法

一、 於田間發生初期以30%歐蹣多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55%殺蹣多乳劑2000倍輪流使用,每隔兩週施藥一次,連續二次。採收前十二天停止使用。
二、 施放及保護羅氏小黑瓢蟲及長毛捕植蹣。
(溫宏治, 1991,興農雜誌264期第19頁 )

柑桔葉蹣成蟲
( 溫宏治,1990,台灣農家全書第107頁)

柑桔葉蹣成蟲
( 溫宏治、林正忠,1995,農藥世界第137期第47頁)

柑桔葉蹣為害狀
(溫宏治,1990,台灣農家全書第107頁 )

柑桔葉蹣為害葉片狀
(溫宏治, 1991,興農雜誌264期第1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