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病 
                     疫病 
                      炭疽病 
                      黑星病 
                      瘡痂病 
                      藻斑病 
                      果實日燒症  
                      
                   缺硼症 | 
          
                    
                       炭疽病(Anthracnose) 
                      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ig    
                      病徵   
                          
                         
                        首先在果實表面出現軟和水浸狀的斑點,唯有成熟果才出現病斑,未熟果則無;病斑色澤褪色或呈現褐色中央黑色,並且會有稍向內凹陷,常在黑色病斑上看到點狀粉紅色粘液,是炭疽病的分生孢子堆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會隨雨水等的沖刷,而移至新枝條等部位,再度發生感染。果實炭疽病如採下放置,可漸擴大病斑。感染炭疽病果實內部的色澤,在患部中央部位會出現粉色,淡紫色等色澤,患部外部組織則褪色水浸。    
                      防治方法    
                         
                           
                          | 一、 |    
                          利用整枝修剪時,去除炭疽病的病枝,減少感染源的數量。 |    
                            
                           
                          | 二、 |    
                          藥劑防治:    
                            50%撲克拉錳等、50%貝芬硫 等藥劑,於下雨後施用或修剪處理後施用,另套袋前殺菌消毒也須施用,由於番石榴果實套袋時期農民依預定採收季節而執行,故開始套袋前按照藥劑濃度先行施藥後再套袋,降低危害。 | 
                         
                         
                           |  
                          (林正忠、蔡叔芬,1996,農藥世界159期第56頁)
                           | 
                         
                       
                      
                      
                        
                            | 
                           | 
                            | 
                         
                        
                          
                            病斑上產生粉色孢子 
                            (林正忠、蔡叔芬,1996,農藥世界159期第57頁) | 
                           | 
                          
                            在患部中央部位會出現粉色,淡紫色等色澤 
                            (林正忠、蔡叔芬,1996,農藥世界159期第5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