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瘡痂病(Scab) 
                      病原菌:Pestalotiopsis    
                      psidii    
                      病徵   
                          
                         
                        蕃石榴瘡痂病病徵可分環斑型與單斑型。環斑型出現於果實近果端之橫徑最寬處,呈環繞帶狀黑色病徵,果皮組織壞疽,當果實成熟,內部果肉組織褐腐,並在果實表面形成黑色分生孢子盤。單斑型病徵則為,圓型突起如瘡痂狀,大小約2~4公厘。果實表面被感染後,表皮會凹陷,當果實成熟則病斑表面呈黑色或灰黑色,病斑會擴大。本病亦可造成枝條壞疽褐斑及葉斑,葉片初呈紅色小斑點漸擴大為圓斑或角斑。 
                      發病生態
                       
                      
                        分生孢子於15~35℃之間可正常發芽,溫度低於10℃或高於35℃,分生孢子不發芽,30~35℃為其最適發芽溫度。發芽管大多自孢子最底部有色細胞長出。若將孢子事先放置於40或45℃經過    
                      8小時後,再置25℃經12小時,孢子發芽率分別為97.7與25%。菌絲生長以15~25℃最適合,15~30℃適合於產孢。    
                      防治方法   
                          
                         
                        應於套袋前,小果先用藥劑(未正式推薦)徹底噴灑,再套塑膠袋,果園應注意田間管理,修剪番石榴病枝或徒長枝,並於修剪後,噴灑殺菌劑。同時病葉或病枝應自園中清除,肥料方面應亦避免氮肥施用過量。 
                        備注:番石榴果實生長過程如發生缺鈣,則果實近底部或底部的外表會出現嚴重的褐色帶狀病斑,由於套袋相對濕度偏高,會導致瘡迦病菌等大氣傳播型的孢子發芽並感染健果。 
                      (林正忠提供)
                       
                      
                        
                            
                            番石榴瘡痂病危害果樹狀 
                            (蔡竹固 ,1992,興農雜誌277期) |  
                           |  
                             
                            番石榴瘡痂病危害葉片狀  
                            (蔡竹固,1992,興農雜誌277期) |  
                          
                         
                             
                            番石榴瘡痂病危害果樹狀  
                            (林正忠、 蔡叔芬 ,  
                            1996,農藥世界159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