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適地選擇:
蓮霧喜好濕潤及肥沃土壤,瘠地與旱地產量少而品質劣。蓮霧需水量大且很耐濕,適水田及水源充足之旱地栽培。果實發育如乾旱不雨,果實小而品質差;如久旱後驟雨,易發生嚴重落果、裂果,故需選擇灌溉良好之地。
蓮霧對土壤條件選擇不苛,砂壤以至紅壤,稍帶酸性至微鹼性之水田或坡地均能適合,但以微帶鹼性之黏質壤土最適宜。
坡地以海拔300公尺以下之南向緩坡地為宜;北向因日照不足,且於開花結果期間易遭寒流為害,故不適宜栽培。 |
二、 |
整枝修剪:
為使樹形矮化,便於採收、噴藥等管理工作及減少颱風為害,並保持樹型及日照通風良好,以利於促進提早開花並提高品質,整枝修剪工作甚為重要。蓮霧為常綠喬木,樹之開張性大,樹冠相接過密園,宜行間伐。整枝宜採用多幹開張型,即栽植後在離地面40-60公分處選留健壯、角度大之主枝3至4枝,向四方均勻分布,並將直立主枝剪除或用線拉斜,以養成良好之開張樹型。由主枝上發生之多數分枝,可任其自行發育,但向上直立枝或徒長枝,須隨時剪除或扭曲;向樹冠內生、交叉、重疊或下垂及地的枝條,也須予以剪除,以保持枝葉層次分明、分佈均勻,不過密也不太疏為宜。
結果樹每年應行2次輕度修剪:第1次於產期結束後(產期早結束者,若晚至7月結束者外不可修剪)行之。將結過果之小枝、枯枝、折枝、徒長枝及病蟲枝自枝基剪除,並將密生枝疏剪,使日照通風良好,節省養分消耗,增加碳水化合物蓄積,有利提早花芽分化。第二次於7月~10月行催花處理後2-3天修剪,將徒長枝、向上枝
、內生枝、弱枝、枯枝、病蟲害枝及密生枝自枝基剪除。但剃光頭者須分二次剪,催花後2-3天先剪除直立枝及徒長枝,待兩週後萌花芽時,再剪除未開花枝、向上枝及密生枝。同時主幹及主枝上發生之萌芽亦應一併
剪除。以促使花果著生於幹枝上,避免日曬、擦傷等,提高果實之品質。
矮化修剪,以樹高不超過2公尺為宜。若樹形過高之老齡或多年未行修剪樹,欲強(重)剪以矮化時,切忌在6-7月或9-10月開花前行修剪,以免誘萌大量新梢及徒長枝消耗養分,延遲開花結果期,而必須提早在2-3月或延後於7至10月開花後才可施行強剪。 |
三、 |
疏花、疏果:
蓮霧開花多,結果亦多。為加速果實發育、增大果形,提高品質,宜留選良好結果部位,以避免擦傷、日曬、果實小、質劣。其疏花、疏果原則如下: |
|
(一) |
摘除枝條頂端之花穗,儘量留大枝幹上帶1-2對葉之花穗。 |
|
(二) |
摘除向上之花穗,儘量留向下或兩側之花穗。 |
|
(三) |
摘除過大及過密之花穗,選留每花穗6-8朵小花,過大花穗以摘除中間花,留兩側花為佳,且各花穗間隔約15公分。 |
四、 |
灌溉排水:
蓮霧枝葉茂盛,蒸發量大,果實含水量多,致需水量大。為使水分供需平衡,除在催花前須使園地乾旱(利用浸水處理者除外),以利休眠及花芽分化外,其他時期均需有足夠水分。在花芽形成後至果實發育期應即行全園灌水,以防落花和增大
果實。但砂質地在接近成熟採收期,宜利用塑膠軟管滴灌控制水分,以免乾濕不正常引起落果、裂果及水分過多,糖分低降。 |
五、 |
除芽、撚梢:
開花結果期間應以人工隨時摘除枝條上之新芽梢,視實際情況新梢留1-2節或全部摘除,以免多消耗養、水分,導致落花、落果,降低品質。儘量避使用生長抑制劑,以免著色不良,酸度增加及新棄畸型等不良後遺症。 |
六、 |
綁穗、立支柱:
若結果多時或結果於小枝上時,為防枝幹折斷,應豎立支架,並綁拉繩線,以支持及固定果穗。 |
七、 |
套袋、防鳥害:
晚期蓮霧(5-7月)為防裂果腐壞及果實蠅為害或生產無農藥污染之高品質蓮霧,須考慮套袋;早產蓮霧(11-3月)售價高,為防寒害、鳥害、蟲害(金龜子及果實蠅)等損失,更須套袋。宜選用質優之耐水紙
袋,於幼果期、噴藥後,三天內套完。
食害蓮霧之鳥類有白頭翁、麻雀(俗名厝角鳥)、青啼鳥(俗名)等多種,其中以白頭翁為害最為嚴重。防止鳥害之方法甚多,諸如點香放炮、放音響、吊放假鷹或反射鏡、架設鳥網捕捉,但以套袋或搭建防鳥網(孔距大小為19*17公分)之效果為佳。 |
八、 |
防寒:
蓮霧在開花、結果期間遇寒流來襲,氣溫降至8℃以下時,葉片凍傷呈水侵狀脫落,花蕾及幼果亦會受害而脫落或裂果,尤以紅頭期及接近採收期更易受寒害。故冬季蓮霧應特別注意防寒,防寒工作除應加強疏果及肥培管理使樹勢旺盛,及多施鉀肥外,於12月起每二週噴98%
荼乙酸(SNA)10-20萬倍及喜果精(細胞分裂素)800-1000倍加液腊,以增加抗寒性,並應隨時注意廣播電視報導,於寒流來襲前後一天再各追加噴一次高濃度98%荼乙酸
鈉6-7萬倍及喜果精500倍液腊,並於清晨抽噴地下水,以防減寒害,最好裝設自動化管路噴霧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