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蕉蚜 
                      學名:Pentalonia   
                      nigronervosa Coquerrel   
                      生態習性:   
                        在臺灣整年均有發生,香蕉蚜蟲很少遷移,喜歡成群聚集,祖孫數代雜居一處,繁殖力強,發育期短,一年約20代以上。其發生次數與氣候、蕉園管理(如間作、鉀肥施用多寡、病株發生率、蕉株大小)、天敵等均有密切關係,其中以溫度影響最為明顯,當溫度過低或過高時,有翅型胎生蚜蟲較多,無翅蚜蟲較少。有翅蚜蟲除爬行分佈外,尚能飛行,但體小翅弱,飛不遠,如遇有氣流或強風,可飄蕩遠處。而無翅蚜蟲,多藉爬行分散,偶亦藉強風吹至他處。不論有翅或無翅,其為害情形均相同。 
                      形態: 
                        胎生雌成蟲有無翅型及有翅型,無翅者赤褐色,有翅者暗褐,沿翅脈   
                      之兩側有淡色部,頗美麗,體長約1   
                      公厘,寄生於香蕉葉部之蚜蟲,全世界尚僅此一種。   
                      危害狀:   
                        為害主要在於有傳播香蕉萎縮病能力。香蕉蚜蟲常群聚於較幼植株之心葉、嫩莖、葉柄基部及葉鞘內側,除受外界驚擾及食物不足而遷移外,很少移動,常以口器刺入蕉株嫩組織內,而靜止不動,吸食汁液‧一般為害蕉株之葉柄、葉鞘上部,尤其掩蔽地方更厲害,其棲息場所,就是為害處,常呈多數黑色或紅棕色痕跡,又能分泌蜜露,常導致煤病,使香蕉外觀不佳等現象。 
                      發生時期: 
                        全年均可為害 
                      防治方法: 
                        任選下列藥劑之一種,每株施稀釋液約250公撮。 
                      37%繁米松溶液1500倍、35%裕必松乳劑1000倍、40.64%加保扶水懸粉800倍、收穫前10天停止施藥,施藥者應帶口罩、手套,以防藥液吸入體內,沾及皮膚。 
                      (1996植保手冊第315頁)
                       
                      
                        
                      
                        
                            
                            無翅成蟲 
                            (蔡雲鵬、趙治平、蔡碧雲,1995,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第39頁) | 
                           | 
                            
                            有翅成蟲 
                            (蔡雲鵬、趙治平、蔡碧雲,1995,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第39頁) | 
                         
                        
                            
                            被害假莖及葉柄 
                            (蔡雲鵬、趙治平、蔡碧雲,1995,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第38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