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 (Powdery moldew of persimmon)
病原菌:Phyllactinia
kakicola Sawada
病徵
病菌危害柿樹之葉片,嚴重發生時能導致早期落葉,影響枝條的成熟及隔年的著花與生理落果,對果實的直接為害則未能證實。每年三月中旬,柿樹新葉抽出以後,葉片背面出現散生的黑色小斑點,由鏡檢病葉背面可見白粉病菌絲及少量無性世代的分生胞子。由於氣溫逐漸升高,病勢進展受到抑止,病害輕微,但九月入秋以後氣溫轉涼,雨水減少,適合本病的發生,病害迅速蔓延,在葉背形成一層白色粉狀物,病徵極易識別。惟不同與一般作物白粉病,柿白粉病的白色粉狀病徵會迅速的轉變為黃褐色或灰褐色。後期患部可見黑色的小顆粒狀著生,為其有性世代之子囊果。
發病生態與時期
每年春季新葉萌發時(病害輕微),及採收後的九至十月(病害嚴重)。田間感染源為落葉上之越冬子囊果,次年春天釋放子囊孢子感染新葉,但高溫不適合發病,至乾旱涼爽之秋天(適合發病),病情才轉嚴重。
防治方法
一、 |
落葉後的越冬防治,參考一般落葉果樹使用石灰硫黃合劑10~50倍稀釋液噴撒,可獲得同時防治多種病害的效果。 |
二、 |
每年九月入秋以後,白粉病在葉片上普遍出現,為主要的防治時機,可施用藥劑1~2次。由室內藥劑篩選結果顯示使用下列參考藥劑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使用前應先作小區測試。 |
|
1. |
11.76%芬瑞莫乳劑4000倍 |
|
2. |
40%護矽得乳劑8000倍 |
|
3. |
50%貝芬替可濕性粉劑1000 |
|
4. |
12%邁可尼乳劑4000倍 |
|
|
(柯勇、黃振文、童伯開、劉添丁、鄭明發,1993,落葉果樹病蟲害圖鑑第69頁)
|
柿白粉病菌之分生孢子
(
柯勇、黃振文、葉金彰、童伯開、劉添丁、鄭明發,1995,落葉果樹病蟲害圖鑑第70頁) |
|
柿白粉病菌之子囊果
(
柯勇、黃振文、葉金彰、童伯開、劉添丁、鄭明發,1995,落葉果樹病蟲害圖鑑第70頁) |
柿白粉病的病徵
(
柯勇、黃振文、葉金彰、童伯開、劉添丁、鄭明發,1995,落葉果樹病蟲害圖鑑第70頁)
|
|
柿白粉病的病徵
(
柯勇、黃振文、葉金彰、童伯開、劉添丁、鄭明發,1995,落葉果樹病蟲害圖鑑第69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