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黃毒蛾(Taiwan yellow tussock moth)
學名:Porthesia
taiwana Shiraki
生態習性
每年可出現8~9世代,以6~7月族群密度最高,毒毛易引起皮膚搔癢及紅腫,採果時吾人亦常受其害。成蟲晝伏夜出,卵產於葉背,卵塊成帶狀,20~80粒一塊,分為二排,上蔽黃色尾毛。
形態
卵: |
球形,初淡黃色,孵化前暗褐色,表面有不規則短隆起線,直徑約0.8
mm,卵塊成帶狀,20~80粒一塊,分為兩排,上蔽雌蟲之黃色尾毛。 |
幼蟲: |
體長約25mm,橙黃色,頭褐色,胴部兩側有帶赤色刺毛塊,背部黑色,背線為寬縱帶,中央有赤色縱線,第四、五節背部中央各有黑色大毛塊一個,化蛹於絲質及鱗毛之繭內。 |
蛹: |
體短大,圓錐形,長約12mm,淡色,有光澤,腹端有纓狀尾刺。 |
繭: |
為不規則之橢圓形黃褐色,結於寄主植物之枝葉或幹部之間隙。 |
成蟲: |
雌蟲大雄蟲小,體長9~12
mm,翅展26~35mm,頭、觸角、胸及前翅皆黃色,腹部末端有淡橙色毛塊。 |
危害狀
卵產於葉背,孵化為幼蟲後,初在葉背為害,剝食葉肉,至
3齡時,漸向葉緣加害,且各自分散,除葉部外,亦喜食花部,為雜食性害蟲。被害植物達數十種之多,加害外種樹木,幼蟲及繭上之毛有劇毒,觸及皮膚紅腫發痛。
防治方法
一、 |
消除樹皮裂縫及雜草間之蟲繭,並整修樹形消滅群集之蟲隻。 |
二、 |
可選用下列任一藥劑使用: |
藥劑名稱 |
每公頃每
次施藥量 |
稀釋
倍數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85%加保利可濕性粉劑 |
0.5-0.7公斤 |
1700 |
害蟲發生時施藥。 |
採收前9天停止施藥。 |
90%納乃得可濕性粉劑 |
0.3-0.4公斤 |
3000 |
|
採收前6天停止施藥。 |
2.8%第滅寧乳劑 |
0.9-1.2公升 |
1000 |
害蟲發生時施藥。 |
採收前9天停止施藥。 |
22.5%陶斯松乳劑 |
0.9-1.2公升 |
1000 |
|
採收前9天停止施藥。 |
(1998植保手冊第442頁)
台灣黃毒蛾成蟲
(章加寶,1990,台灣葡萄及其他有害動物生態與管理技術第31頁) |
|
台灣黃毒蛾成蟲與卵塊
(章加寶,1990,台灣葡萄及其他有害動物生態與管理技術第32頁) |
台灣黃毒蛾成蟲交尾
(章加寶,1990,台灣葡萄及其他有害動物生態與管理技術第32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