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葉病
赤銹病
嵌紋病
葉背白粉病
細菌性縮葉病
煤病
膏藥病
褐斑病 |
膏藥病(Brown
lepra)
病原菌:Septobasidum
tanakae
病
徵
主要因為其病原菌絲常在枝幹表面形成圓或橢圓形菌絲膜包被樹皮,狀似貼著膏藥。依病斑顏色不同,膏藥病可分為兩種:(1)灰色膏藥病,菌膜多在較粗枝幹背陽面發生,較平滑,中央帶灰褐色,周圍灰色,老膜表面有龜裂現象,整個菌膜具有輪紋。(2)褐色膏藥病,多寄生於枝幹上,其病徵呈褐色至黑褐色,邊緣一圈細灰白緣,菌膜表面呈天鵝絨狀,較厚,老化時不易產生龜裂。
發病生態與時期
病原菌以菌絲膜在枝幹上越冬,到雨季時再產生擔孢子,附著在介殼蟲等煤介昆蟲傳播為害,被害桑樹因生理受阻導致營養不良,此病在肥料不足、低溫多濕以及排水、光照和通風不良時,尤其高幹養成之桑園內較易發生,而樹勢旺盛及新植桑園則發生較少。
防治方法
一、 |
選擇排水、光照和通風良好地點栽桑,避免密植。 |
二、 |
施有機肥料以及氮、磷、鉀三要素配合使用,或冬季種植綠肥作物並於翌春壓青改良土壤質地。 |
三、 |
冬季刮除菌膜,再塗抹20%石灰乳或黑柏油(僅供參考) |
四、 |
徹底防除桑介殼蟲,以隔絕媒介昆蟲的擴大傳染。 |
五、 |
清除桑園周圍的桃、梅、櫻等代用寄主植物,減少感染源。 |
|
(劉增城,1994,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桑樹)第20頁
|
病徵
(劉增城, 1994,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
桑樹病蟲害及防治第20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