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螟
學名:Glyphodes
pyloalis
生態習性
桑螟每年可發生4~5代,常以老熟幼蟲在桑葉蛀孔裂隙中結薄繭越冬,翌年3~4月間化蛹,5月上旬羽化成蟲。雌蟲產卵在梢端葉背,常2~3粒沿葉脈產在一起。
形 態
成蟲是小型的蛾,體長10公厘,翅展22公厘。幼蟲頭部淡綠色,前胸背的硬皮板淡褐色,各節有4~6個小點,體長約16公厘。卵扁平,不正圓形,直徑0.7公厘,呈微綠色。蛹紡錘形,黃褐色,翅端達第5腹節中央,口吻、觸角及中央,略齊翅端,體長10公厘。
危害狀
初孵化的幼蟲多伏在葉脈分叉處取食,僅留表皮。三齡以後吐絲折葉或者將2葉或2葉以上的葉片重疊,吐絲沿葉緣粘合,在其內囓食為害,僅留表皮。被害葉面常形成透明薄膜,而為害較嚴重地區,晚秋桑葉枯黃,桑葉產量大減,影響養蠶飼育盒數,蠶兒也不喜歡食用。
防治方法
一、 |
利用束草或堆草誘集越冬老熟幼蟲。在束草內的幼蟲絨繭蜂寄生蜂善加保護,使其寄生於幼蟲而達到滅除的目的。 |
二、 |
捕殺在落葉、枯枝裂隙和建築物附近越冬的幼蟲,在夏季及時捏殺剛孵化的幼蟲或摘除被害葉片。 |
三、 |
夏、秋季點燈誘殺成蟲。 |
四、 |
桑樹修剪及中耕操作避免樹幹損傷裂隙,以及剪除枯枝蛀孔,杜絕越冬場所。 |
|
(劉增城,1994,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桑樹)第37頁 |
桑螟幼蟲危害狀
(劉增城,1994,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桑樹)第36頁) |
|
桑螟危害狀
(劉增城,1994,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桑樹)第36頁) |
桑螟天敵絨繭蜂
(劉增城,1994,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桑樹)第36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