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粉蝨
學名:Triialeurodes
mori
生態習性
在本省以夏、秋季,尤以9月份最猖獗,高溫乾燥或高溫多濕通風不良的地區發生多,尤其中南部及東部的桑園最常見,在苗栗地區近年來冬季有逐漸嚴重傾向,值得注意。
形態
成蟲體呈黃色,翅膀上被有不透明的白粉狀物,卵細小呈黑色常發現於嫩葉上,產下10~15天後即孵化。
為害狀
主要危害葉片。若蟲和成蟲常寄生於葉背上吸食汁液,嚴重時會使葉片捲縮變色,甚至萎凋落葉。
防除方法
一、 |
用自然農法管理桑園,儘可能不施殺蟲、殺草劑,保護及利用天敵如小黑瓢蟲、草蛉和其他捕食性瓢蟲 |
二、 |
適時引水灌溉或噴水,尤其於傍晚晚時分噴水有如西北雨干擾沖擊桑粉蝨,可控制其族群密度。 |
三、 |
桑園土壤濕度保持在70~80%含水量,當高溫不雨或夏天連續7日未下雨時灌溉一次,其他時期每10天灌溉一次。 |
四、 |
依南北行向種植桑樹,桑園四周及中央預留農道兼通風道,促進通風良好減少產生悶熱環境。 |
|
(劉增城,1994,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桑樹)第31頁) |
利用瓢蟲幼蟲防治桑粉蝨
(劉增城,1994,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桑樹)第30頁) |
|
桑粉蝨危害狀
(劉增城,1994,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桑樹)第30頁) |
桑粉蝨成蟲、若蟲危害狀
(劉增城,1994,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桑樹)第30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