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特作-甘蔗

 
甘蔗
竹類
桑樹
茶樹
麻類
棉花
菸草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二點螟
小翅椿象
小黃腹鼠
白螟
台灣斑紋葉蟬
草蟬
鬼鼠
條背土蝗
條螟
黃螟
紫螟
黑頭蔗龜
斑角蝗
綿蚜
薊馬
鋸天牛
櫛叩頭蟲

黃螟

學名:Tetramoera schistaceana

生態習性:
  每年發生七至八世代。卵期5.5~12.0 日,幼蟲期23.0~56.0日。蛹期8.5~24.0日。成蟲壽命7.0~17.0日。雌蛾平均產卵300 多粒,多數係1~2粒散產在蔗葉下表皮上,偶而亦會產在上表皮或葉鞘上。各世代間有重疊發生現象。成蟲發生高峰主要出現於三~四月,卵期高峰出現於五~六月。

形態:

卵: 圓形約1.2x 0.8mm,四周扁平中央隆起,卵殼表面密佈縱橫刻紋,初產時淡乳白色。
幼蟲: 有5 齡,老熟幼蟲約20x2.5mm淡黃色。頭赤褐色。前胸背板硬黃褐色。第九腹節後緣有灰黃色瘤狀突起,尾節背板硬暗黃褐色。氣門微小橢圓形暗褐色。
蛹: 黃褐色10x2.5mm。腹部可活動節之節間因前後常啣接而呈褐色帶,自翅苞至體末雌蛹有 3條,雄蛹有 4條。各腹節背面上有鋸齒狀突起,末端有數根剛毛。
成蟲: 全身灰黃色約6~9x4mm。頭細小,下唇鬚向前方伸出約與頭同長,觸角鞭狀,複眼大暗藍色,雌蛾前翅淡黃褐色斑紋不易辨認,雄蛾前翅中央有一暗黑色Y字形斑紋,前緣有灰色與暗褐色斜線間隔排列。後翅暗灰色。腳灰黃色各節末端黃白色,前中兩腳之跗節暗黑色。

危害狀:
  主要危害莖節間、幼蔗基部。卵產於蔗葉及葉鞘,幼蟲孵化後即由葉鞘間隙蛀入幼蔗基部危害,或由成莖節間部之側芽及根帶侵入危害蔗莖內部。幼蔗生長點被害後即引起枯心,成莖節間部被害後引起赤變莖,影響產糖量。(甘蔗害益蟲及野鼠(八萬農業建設大軍教材)第22頁~第24頁)

防治方法:

一、 釋放赤眼卵寄生蜂
1.  將次日羽化之蜂片均勻佈置於蔗田內,並以釘書機釘於有良好遮蔭之蔗葉背方,寄生蜂羽化後即自行在田間尋覓螟卵寄生。
2.  釋放時期:除颱風、雨天或氣溫低於攝氏14度時暫停釋放外,自甘蔗萌芽一個月至採收均應釋放。
3.  釋放數量:秋植每公頃每年釋放十萬五千頭,春植及宿根每公頃每年累計釋放七萬頭。
4.  釋放次數:每月一次每次每公頃八千頭。
二、 選種抗蟲品種。
三、 慎選蔗苗或經石灰水浸漬24小時或52℃熱水處理20分鐘。
四、 避免早秋植。
五、 割除枯心並保護其內之幼蟲天敵。
(甘蔗害益蟲及野鼠(八萬農業建設大軍教材)第22頁~第24頁)

黃螟成蟲
(
鄭文義,1990臺灣農家全書植物保護專輯第45頁)

黃螟危害狀
(
鄭文義,1990臺灣農家全書植物保護專輯第45頁)